QQ客服
800062360
欢迎访问混改并购顾问北京华诺信诚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庆、山东、天津等地产权交易机构会员机构
咨询热线:010-52401596
国资国企动态
2017-09-13
其主要表现,就是在改制企业股权出售中,名目繁多的“剥离”、“核销”“扣除”“奖励”“折扣”。在有50年行政和计划传统的国有企业内部,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外部关系上、融资能力上,占有绝对优势地位的管理层都在所谓的“改制”中事实上享受更多的优惠条件和选择权。而各类优惠的制定权限,在最早4、5年前就开始了的从各地自发到目前有组织的“国退民进”风中就一直没有上收到中央!
“国退民进”是党的大政方针,对于这样一个经济改革的既定战略,任何人无法否定其必要性和科学性。但是,在执行这样宏伟的世纪刚才的过程中,有没有出现偏差?我们试对进行中的中国企业改制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国有资产全民所有,执行“国家统一所有,地方分级管理”的管理原则。其中国家在物权的最高层次上享有终结性质的、排他的、不可挑战的最高水平财产权利,这是中国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决定的。作为所有权的四大内容,在改制中,因为国所有权的退出,“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三个方面的权利将随着交易完成而丧失,是以负性的“收益”来交易现金;“收益权”可能发生的是在原来亏损的情况下随着交易的完成而丧失的损失,是以“正性”的“收益”来对交易进行优惠的法理基础。通俗的讲,如果国家出售的是一个赢利的企业,那么有什么理由在交易中付出太大的优惠呢?即使出售的是一个亏损的企业,同时考虑全国战略实施的进度要求,以及部分的象征性的考虑到参加改制者的资金压力(当然这个问题是建立在一个不符合市场逻辑的前提下的,也就是国有资产推出是以内部人为第一选择,事实上这是错误的),也不能够不对于国家权益的优惠作出无限制的让步。
2、因为国家财产权力的排他性和绝对的权威性,他应该受到最高的法律保护,这也是宪法的基本原则。当然,私有财产的合法权利得到尊重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的本质要求,也收到宪法的明文保护。但是,国有资产在物权上不可被凌驾的属性决定了私有财产权利无权挑战国有资产权利。同时,在全局性的重大的国家所有权的行使方面,与“国家统一所有”相对称,应该有国家中央政府统一制定针对性的政策。那么,对于改制这样全国进行着的中大的国有资产行为,为什么中央未能够出台统一的优惠口径和具体政策呢?现在的结果,各地自行其政,标准不一,在这个统一的国内资产交易市场下,人为的因为政府组织的运动性改制,制造出不同的价格标准,对于市场信心和市场的公平性的历史性伤害,是巨大的!
也许正是因为各界对于这些问题的忽视,同样的国有企业,在不同的省份和不同时间,参加改制购买股有股权进入企业的成本,竟然会有巨大的差距!这样的现象是不是中国特色?如果有人认为这样组织改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规律的内在的要求,那么请问,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幌子”下,在我们组织战略性“国退民进”的时候,是否就可以违反市场交易的“三公原则”?是否同样的中国公民,可以在享受“国退民进”的优惠政策方面,因为其地位差距,就可以在“管理层控大股”的口号下“因为不是管理层”而被剥夺自己的平等权利和选择权?
(十二)“国退民进”不是私有化
目前国内有一种认识,认为市场经济是私有制的产物,而且不可能是其他所有制的产物,从而得出目前的“国退民进”就是私有化,私有化是公有制向私有制投降后发生的被迫行为。我认为是错误的。
市场经济是各类经济主体在市场规则下平等参加市场活动,获取市场收益的法制经济,这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不同历史时期的市场经济的特征是不同的。比如中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只是一种发育中的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水平相比,无论其水平、规模还是其规范性、法制性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不能够因为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以私有制为主体,就得出结论说市场经济只能够是私有经济。我们看见,在西方国家如法德模式下的市场经济,国有资产仍然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主体参与经济活动,没有任何事实证明,“国有”这样的所有制性质就可以绝对的决定了企业的命运。
企业的经营水平,受到行业、市场、政府政策、企业决策能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产品周期、上下游产业景气状况等多发明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影响。因此,原则上以局部的和特殊的一段历史时期的不完全数据,进行实症分析就得出“国有经济肯定不如非国有经济的结论”是不完全信息下的不完整结论。
而且,国家目前也没有任何场合发出国家资本必须全面从经济生活中退出的信号,相反资本市场的事实表明,国家对于国有控股的特大型上市公司还在加大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力度。“国退民进”不代表国家资本的全面退出,只是结构上从竞争性行业退出,这样的战略不具有政治取向,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国有资产“有所为有所不为”,提高这部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这也是对世界不同制度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借鉴的成果。在关系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命脉行业,国有资产仍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方针。如果把国有经济招战略性的在竞争性行业的退出,与全国性的私有化联系起来,很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