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欢迎访问混改并购顾问北京华诺信诚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庆、山东、天津等地产权交易机构会员机构
咨询热线:010-52401596
国资国企动态
2016-08-02
导语:国企改革的大戏就要拉开了,但很多人不以为然,尤其是一些经济学家。原因何在?担心走过场,担心走向权贵垄断!国有企业要做大做强,没有错,但依靠垄断做大做强不仅不是好事,而且很可能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倒退回计划经济时代。怎么会是倒退?因为当所有的国有企业都做大做强之后,民营经济还会有生存的空间吗?而没有民营经济,也就没有充分竞争,没有竞争的经济环境,怎么会是市场经济!
有人说,在国有企业之间也可以展开充分竞争呀?基本不可能!因为国有企业虽然可以挂着不同的招牌,但它们的“老板”都是一个——不要说国企的老板其实是一个“人”,即使是政府与国企,也很难分清楚是不是一个人!如果想打着深化改革做大做强所有的国企,很难避免出现垄断资本主义,改革,结果是倒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条原则应该是避免最坏资本主义的出现,所谓最坏的资本主义,就是官僚资本主义垄断——官商一体,而国有企业与政府官员结为一体很可能是最隐秘的官商一体。所谓官僚资本主义垄断,其实就是通过代理人控制垄断企业(无论这样的企业是私人的,或者国有的),包括控制国企。因此,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要防范国有企业走向垄断,尤其要防范国有企业借助做大做强的口号走向绝对垄断——只有竞争的市场环境才能避免国企成为代理人企业。
国有企业既要做大做强,又要防范绝对垄断,既要走在市场潮头,又要引领市场竞争,未来的(国企)改革必须做好三件事:一是在相同的行业或者产业中必须避免绝对垄断,尤其是在竞争性行业,例如以往的商业银行改革,国有银行总占比不能超过50%,这就是为了给民营银行、私有股份制为主的商业银行一定的发展空间,保留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在充分竞争的领域,必须给民营经济以足够的发展空间,国有企业占比不能超过50%,这是经验,也是原则;二是必须通过创新做大做强,兼并重组更要注重创新,不能简单地合并,国有企业既然财大气粗,既然人才济济,为什么不能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大力收购与主业相关的创新项目包括企业,走一条领导创新经济的道路,让市场真正信服。
搞混和所有制改革也要有创新思路,要容许知识产权转为股权,容许国有企业中有个人股份;坚持党的领导,要与坚定不移地走混合所有制道路并行不悖,国有企业要“变色”,要主动吸收民营经济成分,而且可以占主导。党委书记可以由国资委任命,董事长必须由股东选举,重大事项必须由董事会决定。要相信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未必必须通过党委书记做一把手实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绝不是国有企业为主导的经济模式,应该是国有企业与民营经济良性竞争的经济,国有企业也是企业,它们未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尤其是在充分竞争的行业,国企改革的目的是使市场环境更具活力,竞争与淘汰不分彼此(国有企业也可以倒闭)。要相信,充分竞争只会使企业更强大,包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绝对垄断、绝对老大,绝不应该是这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最终目的。
虽然我反对国有企业改革只是一味地做大做强,但看目前的势头,短线能使中国股市企稳的力量很可能来自于国企改革——刚刚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做了一期关于国企改革的节目,说明现在上上下下都对国企改革寄予很大希望。虽然我反对国企改革就是垄断,但客观地说,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就是走向垄断——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只会压缩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做市场,一方面要讲原则,一方面也要放弃原则。所谓顺势而为,其实就是不分对错,能做中长线投资就做,不能做,投机也行。短线追逐国有企业改革,就是目前做股票的唯一选择!长期以来,我推荐的股票大都是国有企业,而且是具有创新题材的国有企业。回避上涨过快的,寻找底部特征明显的,尤其是国企改革股。
文章摘自《今日头条》、作者:何志成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