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欢迎访问混改并购顾问北京华诺信诚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庆、山东、天津等地产权交易机构会员机构
咨询热线:010-52401596
国资国企动态
2016-06-17
“改组和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现以管资本为主的重要举措。”重庆渝富集团副总经理李波对《上海国资》表示。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作为改革落地的平台工具,被市场广为关注。
目前,重庆市按照“3+3+1”的规划开展平台公司试点,形成3家国有资本运营公司、3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1家管理资产公司的格局,力图实现投资和运营分开、资本和资产分开的改革试点格局。重庆渝富集团是重庆首批首家开展资本运营平台试点的企业。
“管资本”为主的本质
《上海国资》:“管资本为主”是中发22号文的一个关键词,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
李波:只有正确理解了“管资本为主”的内涵,才能认识和把握好两类平台公司功能定位。从顶层设计精神看,这需要基于“两个体制”综合考虑,一是前移到完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体制,二是后延到改革国有资本的授权经营体制。换句话说,“管资本为主”标志着从功能性到体制性的转变。
为了实现这两个体制的转变,又必须突出重点。我认为,重点可以总结为“三制三化”,即企业的公司制、公司的股份制和股份的混合制;资源的资产化、资产的资本化、资本的证券化。最根本的方向,是强调更加混合化,更多证券化,以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效益。
《上海国资》:有观点认为“管资本为主”是对过去管人、管事、管资产的根本性改革,你是怎么理解的?
李波:这种理解并不准确。对于国资监管机构而言,“管人、管事、管资产”是功能性监管,而“管资本”则是体制性监管。“管资本为主”是对“三管”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管人、管事、管资产更规范、更科学、更有重点和更有效的管理。
“管资本为主”,有“主”就有“辅”,还需要“管人、管事、管资产”为辅。如管人是指重要人事安排,管事是指重大事项决策。也就是说,“管人、管事、管资产”在范围上有所变化,监管的方式、手段需要创新。
《上海国资》:那么“管资本为主”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
李波:国资监管的重点,转向推动监管机构职能的转变,涉及到把握出资人职能定位、界定监管边界、建立权责清单及推进依法监管等四个方面。也就是说,专司国资监管做到“两个不”,不承担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不干预企业自主经营权。
就是解决“该管”与“不该管”的问题,“该管”是科学规范管理、不缺位,“不该管”是依法有效放弃、不越位。具体讲,“该管”是指管好资本布局、运作、回报和安全四个方面,“不该管”就是要做到“三个归位于”,也就是说,依法将应由企业自主经营决策事项归位于企业的事项归位于企业,将延伸到子企业的管理事项原则上归位于一级企业,将配合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归位于相关政府部门。
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上海国资》:都是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如何认识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与运营公司区别?
李波:从相同点来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本履行出资人职责,作为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依法自主开展国有资本运作,对所出资企业行使股东职责,维护股东合法权益,按照责权对应原则切实承担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同时,设立两类公司终极目标也是一致的,主要是推动国有资本的合理流动,优化国有资本的布局结构,增强国有经济的运行和效率。归根到一点,就是要强化“四力”,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上海国资》:差异点又体现在哪些地方?
李波:两类公司的实现路径不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更多侧重于产业投资,重在推动产业结构性优化,主要发挥政府调控有形之手作用。运营公司更多强调股权运作,重在实现资本价值,主要发挥市场配置无形之手的作用。
投资公司是为了优化资本的布局和结构,需要推动产业的聚集和转型升级,采取的方式在资金上的投资融资、产业上的培育培养、资本上的重组整合,可以重点表达为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前提下,实现产业的“三力”,即引导力、竞争力和影响力。运营公司是为了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在于提升质量和效益,需要促进资本的合理流动,采取的方式就是股权的运作、价值的管理、流转的进退,也就是有序、有力、有效的做好维持增持减持退持,重点表达为资本的“三性”,即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所以考核运营公司重点是考核资本的效率和回报。
在经济新常态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要立足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这一目标,在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找到差异化的定位和发展空间,其中,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在推动投资侧结构性改革上下功夫,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在推动运营侧结构性改革上做文章。特别是探索出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运营模式,重点又是围绕运营过程在投入、产出及价值形态转换上突破,围绕运营系统在运营的手段、工具上突破。
《上海国资》:观察一年多的探索实践,两类公司在具体的落地上,存在不小差异,怎么看这一现象?
李波:实际上,各省市在设计具体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的过程中,千万不可一刀切。投资与运营是否分开,一家试点还是多家试点,需要因地制宜,一省一策、一企一策。如重庆按现有集团改组为主、新设为辅,投资与运营分开、资本与资产分开的“两分开”思路,形成了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3+3+1”改革方案,7家试点企业各有侧重。
但不管怎么做,都要体现功能和本质,都要处理好对上对下的界面关系。我们认为,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改组建设上,还需要中央出台专门的指导意见,地方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上海国资》:重庆多达7家试点企业,渝富集团是怎样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差异化定位的呢?
李波:我们是基于三个坐标给自己“画像”的,一是突出与投资公司的功能定位差异,强化资本运营特征;二是突出与重庆其他运营公司试点企业的运营范围差异,聚焦运营金融和战略新兴产业资本;三是突出与兄弟省市试点企业的任务使命差异,坚持服务具有重庆特色的经济战略功能。
“三位一体”同步设计授权
《上海国资》:对各省市的国资委和两类平台公司而言,目前最头疼的事是如何基于平台公司处理好对上、对下的界面关系。
李波:对上,即要明确与国资委的关系。一方面,国资委是两类公司的出资人;另一方面,国资委授权两类公司在授权范围内来履行出资人职责。对下,即要对所出资企业行使股东职责,还要在授权范围内对国有资本履行出资人职责。这两项职责,一个是针对资本属性,履行出资人职责;一个是针对出资企业,行使股东职责。
两层关系都是要达到保持“一臂之距”的作用,两类公司还要起到“隔离墙”的功能,隔断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其中,如何处理好对下的关系是国资运营的核心。避免让平台公司成为第二个国资委,要传导“管资本”为主的精髓,回到国有资本运营的本质特征上去,要坚持股权运作、价值管理、有序进退,回到运营公司的职能定位上。
《上海国资》:界定好两个界面的关系,当前需要重点解决什么问题?
李波:重点需要解决3个问题:归位、落实、授权。第一个是归位,国资委要按照《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法》,明确规定那些属于公司的权利应该归位给两类平台公司;第二个是落实,“一企一策”制定公司《章程》,切实落实和维护董事会依法行使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权利,保障经理层经营自主权,而且法无授权任何政府部门和机构不得干预;解决了归位和落实,最后才是授权的问题。
但还有一点很重要,三个问题必须要通过完善的公司治理才能实现,特别是体现到公司《章程》和董事会职权中,以保证落实、落地、落到位。
《上海国资》:就授权的内容而言,地方国资委到底应该向平台公司授什么权利,平台公司应该向地方国资委请求什么权利下放?
李波:根据《企业国有资产法》,梳理了一下国资委的权利,共有9大权利,包括:制订章程权、任免领导权、股东参会权、考核薪酬权、预算编审权、重大决策权、批准关联交易权、决定转让权、委托审计权,可以在这个范围内考虑。
另外,根据相关顶层设计精神,应当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行使的投资计划、部分产权管理和重大事项决策等出资人权利,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其他直接监管的企业行使。由于目前出台的所有国资国企监管的相关政策,对这三项权利均无具体分解规定,建议国资委具体解释三项权利,实现授权的具体化。
但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只片面的谈授什么权问题,有权而不能用权、不敢用权,用权而缺乏监督,会带来更大的风险。授什么权?怎么构建?如何行权?必须“三位一体”同步设计,最终实现权、责、利、监的“四统一”,“权”涉及到分权、行权,“责”涉及到职责、责任,“利”涉及到投资运营收益、利益分配,“监”涉及到监管、监督,就是要有一个科学的制衡和监督机制。
早日培养出国企的“任正非”
《上海国资》:实际上,这次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精神中还涉及到谈人的问题,但是各界研究的并不太多,怎么认识在两类公司试点建设中人的作用?
李波:是的,这个问题极为重要,企业成败人起决定性因素。“中发22号文”中在提出的“主要目标”中,专门把“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善于经营、充满活力的优秀企业家”作为重点。企业的核心是企业家,市场经济的灵魂是企业家精神。
将企业家的造就提到如此高度,说明中央看到了当前国企存在的一大短板,也将人才强企作为本轮国资国企改革重要内容。两类公司作为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对应的就应该是市场化的专业人才。在企业家的培养上,应该有所建树、走在前面。
《上海国资》:但很多观点认为,国企还比较缺乏培养企业家的土壤和氛围,你认为如何才能造就出国企的企业家?
李波:一方面是尽快做实职业经理人制度和建立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倒逼企业领导人首先向企业经营管理者转变、再逐步转化为职业经理人、最后塑造成为符合“德才兼备、善于经营、充满活力”三个条件的优秀企业家;另一方面,建议将企业家精神的塑造作为落实改革要求的重点加以谋划,制定实施类似“千人计划”的企业家培养计划,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承担风险精神的企业家队伍,早日培养出国企的“任正非”。
“六个三”推进平台公司改组建设
《上海国资》:作为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特别是更需要发挥市场之手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应该如何考核?
李波: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对应的分类,应该是商业二类,或是特殊功能类。对此类公司的考核指标应该怎么设计,要兼顾两类指标,一是基于业绩指标和国资保增值指标;二是完成国家战略任务指标。
从国资委考核指标中可知,“管资本”包括管布局、管运行、管回报、管安全。但如何考核回报的指标?针对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的考核也不一样,对运营公司考核而言,资本的增值最终体现为净资产的增值。
《上海国资》:以渝富集团为例,重庆市政府和重庆市国资委设立考核指标有哪些?
李波:重庆国企的总体考核思路是“一企一策”,分别下达。按照市政府审议渝富改革方案时提出的要求,渝富集团资本回报率要达到国内同类企业的先进水平,甚至领先水平。重庆市国资委在给渝富下达年度指标时,就重点关注了资本回报,但同时也列入了效益和风控等其他指标,如考核资产负债率、EVA指标等。
《上海国资》:对下一步各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顺利改组建设,你有何建议?
李波:首先,还是要把握好本质属性。两类公司有三种属性,作为国有独资企业要发展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必须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经营机制,作为被授权公司就要代出资人履行股东职责,作为专业平台就要对国有资本进行市场化的运作,而且是依法自主开展运作。
其次是做到“六个三”。第一,要围绕三项原则,即服务国家战略、落实产业政策和布局调整,优化重点投向和领域;第二,要推动三个集中,即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第三,要发挥三个作用,即对应“三个一批”,主动减量、盘活存量、做好增量;第四,要退出三种机制,即退出企业依法破产,低无效资产加快处置,过剩落后产能化解淘汰;第五,要转换三种形态,即利用资本市场处置企业资产,用于更需要的领域,实现从资产到资金再到资本的形态转换;第六,要加快三个创新,即管理、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
总体而言,两类公司要顺利改组建设、发挥好专业平台作用,必须把它看成一个系统工程,通过宏观上的导向、中观上的路径、微观上的机制等组合拳方式,以“管资本为主”来推动国有资本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文章摘自《上海国资》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