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国企改革乃至国企存在风险。舆论支持极为重要。有人公开宣称“国企的存在就是问题”。这种舆论,声浪很大,这为改革带来不同于以往的风险。国企改革必须获得公众的支持,包括表层舆论的支持,国企和相关管理机构需在这方面行动起来,人们更期待现实说服力的舆论。
不久前在北京举办的“首都国企开放日”,参加开放日的国企来自48家集团企业,为社会公众精心挑选的100条参观线路,涵盖了工业、商业、建筑及房地产业、交通业、农业等多个行业。此前,中国石化也举办了以“探索智慧能源”为主题的公众开放日,千名公众参加,是迄今为止我国工业企业中规模最大的公众开放日活动。这是件好事情。
国企改革乃至国企存在风险。舆论支持极为重要。有人公开宣称“国企的存在就是问题”。这种舆论,声浪很大。
上世纪90年代那一轮国企改革,困难很大。然而,政府和社会、包括舆论机构大体拧成了一股绳。但是当下国企改革的舆论环境形成较为突出的“逆境”,这为改革带来不同于以往的风险。
我觉得舆论风险在于外部,也在内部。现在舆论场对国企的不友好已经固化。然而我们更担心的是国资机构的舆论工作作风做派已经固化。一种“驼鸟政策”在持久地统治。
"鸵鸟心态"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也是一种不敢面对问题的懦弱行为。心理学通过研究发现,现代人面对压力大多会采取回避态度,明知问题即将发生也不去想对策,结果只会使问题更趋复杂、更难处理。就像鸵鸟被逼得走投无路时,就把头钻进沙子里。与"鸵鸟心态"类似的说法即"掩耳盗铃"。
更可怕鸵鸟是什么?谁说话就啄死谁,啄死的不是骂自己的人,而是自己队伍中发声的人。谁骂敌人就啄死谁,谁叫你把敌人引来的,为我惹麻烦。你为什么不“把头钻进沙子里”。有人啄死自己的人,是很有能耐的。谁发声就啄死谁,当下有几个案例,颇有说服力。
应当承认,国企应对舆论的老旧作风,已经成了被改革的内容。
国企改革必须获得公众的支持,包括表层舆论的支持,国企和相关管理机构需在这方面行动起来,人们更期待现实说服力的舆论。要以开放的姿态,让公众深入了解国企,为国企改革争取更好的社会舆论环境。舆论工作也不能自说自画,做给自己人看。敢于正面矛盾,回答矛盾,化解矛盾,才是大本事、真本事。看来,正面发声的环境,需要大大的加强建设。
开放日是企业开放的第一步,企业更需要深层次的开放、透明。在国资委确立的今年十项国企改革试点中,对于国有企业信息公开,计划在中央企业围绕董事会信息披露、财务信息公开等方面开展试点,指导地方国资委选择若干重点企业试点。国资委将建设统一的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平台,为中央企业信息公开提供支持,为社会公众查阅信息提供服务。不过,国资委的舆论工作何时也可以搞一个试点,旨在促进企业舆论治理结构,健全国资舆论体系,结束国企舆论的“鸵鸟政策”时期。
中国青年报发表《我们需要怎样的企业开放日》,记者约我说了一段,我觉席话没说完,于是有了以上的话。
国企舆论工作的“鸵鸟”现象,实在该改一改了。
文章摘自2016年06月14日《李锦解读国资新闻》 作者:李锦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
李锦 国企改革 鸵鸟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