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欢迎访问混改并购顾问北京华诺信诚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庆、山东、天津等地产权交易机构会员机构
咨询热线:010-52401596
国资国企动态
2016-05-30
导语:上周,人民日报刊文《坚定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此前半月,李克强总理开列央企改革任务清单,旨在“瘦身健体”的攻坚之战正式鸣枪。李总理历数“有些央企,主业虽然盈利,但副业几乎把主业‘吃’掉了,国有资产几乎被‘啃光’了!还有一些央企是反过来,副业做得很强,真正的主业却严重亏损。”他如此发问:“我们要央企干什么?”
李克强总理这一问显然适用于所有国企。这是一个跨世纪之问。如果从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算起,持续20余年的改革,就是通过实践不断回答这一问题的进程。李克强总理说,目前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仍然存在主业不强、冗员多、效率低,尤其是管理和法人层级多、子企业数量庞大等突出问题。如果考虑到自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之时,做强做大主业的目标即相当清晰,这也说明改革路途之艰,关键领域突破之难。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就提出,“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也提出,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与之相呼应,民营经济则从起初“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平等享受国民待遇的市场主体。以央企而论,针对有企业为规模而规模,贪大求全的情形,在为每家企业确定主业的同时,国资委还力主央企从一些领域退出,并加快央企间的重组整合,以提升国有经济“带动力、影响力和控制力”。在房地产领域,国资委曾先后规定21家央企可将房地产作为主业,78家有房地产业务的央企被限令逐步退出——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国资委显然明了,当国有投资如撒胡椒面一般,大面积分散于各个领域时,就很难聚焦于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应当承认,这几年民营企业遇到的投资 “没门”,“不知道门在哪儿”的情况,与此也大有干系。李克强总理的央企之问,很容易让我们想到中石化前董事长傅成玉。傅成玉任上打响了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第一枪,其时国资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尚未公布。这位因此颇受争议的操刀者曾有此一问:“国企为什么改革,国企的问题是什么”。卸任后接受记者采访,他说:“习近平总书记讲,国企改革要先讲问题,再想办法。但现在有点反过来了,到处都是药方,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总理李克强总理和曾经的央企领导人傅成玉,他们各自提出的问题,却可以看做同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应该说,只有准确地回答了“我们要央企干什么”,才能有的放矢问诊央企和国企,进而回答“国企的问题是什么”,只有讲清楚问题,才有可能为“国企为什么改革”寻求最大共识。这时候,李荣融的委屈之问也就有了答案。这位国资委首任掌门人以“做不到行业前三名,就给你找婆家”的果决,主导了央企的首轮重组整合。卸任后,他却也如此陈说:“国企亏损时挨骂,为什么国企赚钱了还挨骂?” 当下,面对地方在化解“僵尸企业”时只愿意卖给国企,“宁可冰棍化掉,也不让别人吃掉”的怪现状,“国企三问”收获什么样的回答,决定了现实可能的走向和脉动。对于去产能、去杠杆处在关键期,急需提振民间投资的中国经济来说,这个答案同样重要。当李克强总理说:“我们要央企干什么?不是为了和民营企业抢饭碗,而是要在基础行业、特别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下功夫,要真正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啊!”这时候,我们不仅期待穿越时光隧道的国企之问可以划上一个句号,我们还期待一个新的改革年代。
文章摘自《经济观察报》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