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欢迎访问混改并购顾问北京华诺信诚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庆、山东、天津等地产权交易机构会员机构
咨询热线:010-52401596
国资国企动态
2019-09-02
国有资本“一股独大”的老国企,走到了哈尔滨新一轮深化国企改革的十字路口。
宜退则退、宜参则参的“哈尔滨版”国企混改,在艰难中起步,在困境中攻坚。201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推动全市绝大多数国企实施混改,混合所有制企业正成为哈尔滨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
运用“资本法则”,力拓资本裂变。哈药集团增资扩股、哈供水集团预公告转让40%股权、马利酵母公司转让全部国有股权、哈变智能变压器公司销号退出……改革肇始,“江湖”重置,国企之变悄然显现。据市国资委统计:今年上半年,纳入全市经济运行监测范围的285户市国资委出资企业,实现营收137.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6亿元,同比增长3.5%。出资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减亏6.8亿元,减亏95.2%,亏损面较去年同期下降4.1个百分点。去年以来,哈市已有49家国有企业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
老国企像“不断融化的雪糕”
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近日,东北老牌国资药企同时启动对旗下两家上市公司的要约收购……”8月15日,《第一财经》关于哈药集团的相关报道中,醒目的8字定语“东北老牌国资药企”发人深省。
尽管就在这篇报道发布的6天前,也就是8月9日,哈药完成新一轮增资扩股,国有资本大幅减持,已无实际控股人,但哈药在公众眼中还保留着挥之不去的“国字号”色彩。
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在新一轮深化国企改革之前,哈市450户国资出资企业市场化程度并不理想,资本运作乏力。
“国资‘一股独大’、延续老国企特有的思维方式、效率低下、决策链条长、经营能力较差。这些‘国企病’哈尔滨全有。”市国资委主任于得志说。他曾多次在国企改革工作会议上形容,在市场低迷、供需不振的大背景下,市属国企就像一块身处高温、不断融化的雪糕,已经到了不改不行、非改不可的地步。
复盘2015年以来国家层面的央企混改,其“地动山惊”之势,无不是抢抓国务院出台关于国企混改意见的机遇,先试先行。
中国联通和东航物流两家央企混改风生水起。中国联通引进四大类战略投资者,使得联通在客户流量导入、投融资和业务拓展上具有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而东方航空旗下东方航空物流公司改革首次在国有航空企业中试水员工持股,东航集团持股比例由全资降至50%以下的相对控股,改革后东航物流资产负债率大幅下降。
越是艰险越向前
明晰改革“时间表”“路线图”
就在国家及省级层面新一轮深化国企改革启动之际,哈尔滨市属国有企业前行之路阻力重重。
受“限抗政策”等影响,哈药集团部分产品销量萎缩;受煤炭市场供求关系牵制,哈投集团原供热板块企业成本大幅提升;受部分退休人员没有实现社会化管理、部分搬迁企业房产及土地证件缺失等内忧外患所累,哈工投集团改革之路迷雾重重……
越是艰险越向前。2017年8月12日,哈市国企深化改革推进会召开,新一轮国企改革大幕开启。哈尔滨确定的改革路径是: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混改为突破口,重点引进外部投资者,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管理层和骨干员工持股;推进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推进具备条件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加快处置“僵尸企业”。
随后,市国资委对国企混改进行顶层设计。国企改革“1+N”文件相继出台,《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关于市属国有控股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等,不断扫除国企改革的政策障碍。
在密集制订“1+N”文件同时,市国资委先后公布了两批115户国企混改名单、成立8个改革督导服务工作组对重点企业“贴身”力推改革,同时组织企业高管到中国一重等改革成功的企业学习调研,明晰了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相关配套政策尚不完善情况下,2018年市属国有企业完成混改25户,涉及参与混改的民营企业达21户,撬动民营资本2.45亿元。今年1—7月,完成24户国企混改。
试水产权制度改革
资本裂变在国企圈层连番上演
一场场资本裂变,在哈市国企圈层连番上演。
8月9日,重庆哈珀、天津黑马祺航与哈药集团原股东签署增资协议,分别对哈药增资8.05亿元和4.03亿元,增资后将持有哈药集团10%和5%的股份。哈药集团将由国有控股变身国有参股企业。
以“马迭尔”商标所有权出资,马迭尔集团与民企北京奥奇乐公司合资成立哈尔滨马迭尔食品公司。混改后的马迭尔食品已在北京、浙江等地构建三大生产基地,发展了630余家经销商。
哈电碳厂与法国梅尔森集团共同出资设立梅尔森哈碳电碳(哈尔滨)有限公司,法国梅尔森投资3264万元,占54.4%。合资公司运营后由哈电碳厂转入合资公司的民用电碳制品,仅2017年成立当年销售收入就由合资前的550万元增加到937万元,经济效益进入快车道。
7月25日,哈供水集团发布“40%股权转让及增资扩股预公告”,交易完成后受让方将持有哈供水集团70%股权。混改后,哈供水集团的股权结构将更有利于我市供水事业发展。
哈药集团、哈空调、哈一工、鑫瑞融资租赁、古铁市场在股权结构已比较合理的情况下,还在继续深化混改。同时,亏损企业哈轴集团已启动实施破产重整。
8月16日,哈市召开国有企业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工作会议,对原有22户企业集团进行整合,瘦身为14户。冰雪大世界、哈工投集团、哈物业集团等将在新的集团架构下进一步明确、深化混改的思路和方向。市国资委还将重新梳理企业经营状况,对一些持续经营无望的企业,销号、冷冻,进行市场出清。
至此,在艰难中前行的市属国企混改,按计划仅剩48户尚未完成。
改革路上无坦途
优化“生态环境”扬帆出海
从千疮百孔,到扬帆出海,改革路上无坦途。
目前,虽然全市深化国企改革已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但影响改革、运营的障碍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
市国资委在督导服务中发现,虽然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推动部署,但一些部门对国企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仍然不清晰,改革方案远达不到商业计划书程度,无法形成清晰有效的改革思路。
“有的企业危机意识不够,在落实市委、市政府改革要求上还不坚决,存在畏难情绪和变通思维,不想改、不敢改、不会改以及增量混改代替存量混改问题依然存在。少数企业主管部门及县(市)对国企混改认识不清,缺少突破改革瓶颈的办法,极个别的还想成为国企改革的‘避风港’。”于得志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工业企业产品总体处于产业链上游和价值链中低端,面临着高新技术企业与低成本民营企业的双重挤压,导致盈利水平降低。部分区县属企业大多为粮库、盐业公司等,停产半停产居多,发展混合所有制尚存较大障碍。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影响和制约我市国企改革发展的“绊脚锁”还存在。市国资委调研发现,一些企业改革没有真正触及产权层面,现代企业制度难以建立;部分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不到位,缺少推进国企改革运营的市场化手段,资源配置效率难以提高。
新一轮国企改革已经扬帆出海,国资监管体制机制创新任重道远。于得志说,目前,我市已完成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围绕哈市“4+4”现代产业新体系整体布局,要“加减乘除”一起做,不断提升国企对龙江振兴和哈尔滨发展的支撑力和牵动力。
为增强全市国企改革的系统性和协调性,我市正举全市之力,形成市国资、财政、人社、税务、发改、规划等部门联动机制,优化国企改革的“生态环境”,为深化改革创造必要条件。
来源:哈尔滨日报要闻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