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欢迎访问混改并购顾问北京华诺信诚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庆、山东、天津等地产权交易机构会员机构
咨询热线:010-52401596
国资国企动态
2019-05-07
21户“僵尸企业”在全省率先进入破产程序,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取得重大突破;31户拟混改企业全部完成审计评估,率先召开混改推介大会;18户功能类企业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经营机制;4户留守机构整合为一;在全省率先完成国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和厂办大集体改革,创造了阳泉经验……
2018年,国企改革攻坚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坚持不失时机、不畏艰险、不留隐患、不欠新账,以“三个三”工作方法推进,下大力气集中攻坚,瞄准问题精准发力,解决了一批多年想解决而没解决的难题,改革的效益正在逐步显现。
2018年,全市国资重点监测企业资产总额256.3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16.5%;净资产75.8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35.4%;实现营业收入64.8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29%。实现利润7.5亿元。今年以来,我市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和目标导向,继续加快“僵尸企业”市场化出清、竞争类企业“深度混改”等工作步伐,取得了积极进展。晋东燃气有限责任公司揭牌成立、“菜篮子”集团组建提上日程、10个“三供一业”维修改造项目进入施工阶段……国资国企改革成效正以群众可见可感的形式显现出来。
加强组织领导,注重顶层设计,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分类推进四大改革任务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阳泉经济呈现一煤独大、一企独大、一股独大的格局,国有企业历史包袱沉重,国资国企改革任务更加艰巨,是山西的一个缩影。国资国企改革具有典型意义。
惟变革者强、惟创新者胜。近年来,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省委骆惠宁书记在我市调研时讲话精神,坚持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用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加快改革步伐,取得了明显阶段性成效。
但是,从更宏观、更长远的视角审视,诸多改革未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国企发展的顽障痼疾,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对照我市转型发展要求,还有不小差距。目前,市属国有企业有74户,在册职工2.2万人,资产总额151亿元,负债总额113亿元,净资产38亿元。市属国企改革发展进展缓慢,特别是市国资委监管的国有独资、控股企业中长期停产、资不抵债的21户工业“僵尸企业”,成为影响我市转型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
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启动以后,2018年8月6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重要时间节点。在国企改革和转型发展正处于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背景下,在国资国企改革“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市委高规格召开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动员大会,对新形势下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作出全面部署,为完成各项改革任务明确重点和路径,全面打响了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
会上宣布了《阳泉市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攻坚行动方案》,把市属74户国有企业全部纳入改革范围,确定了改革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实行挂图作战,组织了13个服务督导组,深入企业督导服务,实现了“一个企业、一套人马,一个企业、一套方案,一个企业、一个办法”。市直各部门全力协调配合,形成了改革合力。
推进国企改革是时代要求、发展所需。方向明,改革兴。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首要一条就是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
十九大报告对国资国企改革作出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出重要批示,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国资国企改革“1+22”政策体系,省委、省政府出台了“1+4”改革政策体系。我市把国企改革作为决定阳泉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招,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系列文件为指导,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改革攻坚领导组,按照“1+7”政策体系全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结合我市国有企业点多面广、行业众多的实际,将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分为“僵尸企业”分类处置、混合所有制改革、特殊功能类企业改革、留守机构改革四大类,明确改革目标,分类攻坚推进。
国资国企改革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将国资国企改革列为亲力亲为抓改革台账的重要内容。市委书记关建勋多次组织召开深度调研会议,专题研究国企国资改革工作,深入市水泵、阀门、药材、食品等公司进行调研,并召开国企改革座谈会,多方听取对国企国资改革的意见建议。市长雷健坤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改革进展情况汇报,多次实地调研市属国有企业,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安排部署推进措施。
一年来,我市大刀阔斧处置“僵尸企业”,到去年底,21户“僵尸企业”全部进入破产司法程序,成立破产清算组,展开了清算工作,力争今年9月底前绝大部分企业终结破产程序。一年来,我市对31户拟混改企业全部完成了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工作,并成立“泉民投”,与浙江新农、大连耐装、山西国药等企业达成了参与混改的合作意向,对药材公司等4户企业实施了混改,对4户企业进行了重组。一年来,我市对18户特殊功能类企业进行了三项制度改革,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晋东燃气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市自来水公司特许经营改革在有序推进。一年来,我市通过重组合并,减少留守机构户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4户留守机构全部完成了整合重组工作。聚焦重点任务,坚持改革创新,着力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
历史遗留问题是国有企业的沉重负担,难以负荷但又责无旁贷。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甩掉沉重包袱,是深化国企改革、推动国企转型崛起的一项艰巨任务。
“历史遗留问题是国企改革一块难啃的骨头。”市工信局(国资委、民营局)负责人认为,历史遗留问题不解决,国企就难以“轻装上阵”;若为企业卸掉这些“包袱”,不仅需要巨大的改革成本,还要兼顾好各方利益,特别是要做好员工安置工作。
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主要包括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国有企业办公共服务机构、厂办大集体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钱从哪来?二是人到哪去?
做好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是我市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一项重点工作。2018年,我市全力推进此项工作。工作中,我市高度重视,高位推动,成立由市长和阳煤集团董事长担任组长的联合推进领导组,出台了《阳泉市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总体工作方案》和“三供一业”分离、市政剥离、社区剥离、教育机构剥离、医疗机构剥离、消防机构分类改革等6个与之配套的分项工作方案,构建了“1+6文件体系”,采用“分离重组”“平行移交”和“分离移交”三种模式,做到了“企业交得出、政府接得住、接得好”。
独立工矿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中,解决职工移交和安置问题是工作的关键环节,处理不好将引发诸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直接影响工作的推进。阳煤集团“三供一业”涉及职工3000多人,为避免出现企业内部转岗安置压力大、职工队伍不稳定及我市接收后人工成本大、包袱沉重等问题,经过市政府和阳煤集团研究协商,最终确定供水、供热移交采取现有职工“委托管理、手续留存”的方式来解决职工安置问题。这一方式,既解决了阳煤集团“三供一业”从业人员的安置问题,确保职工队伍的稳定,又减轻了接收单位的负担,为保证接收单位的正常运营奠定了基础。去年9月29日,按照省目标要求,我市与试点城市大同市同步率先在全省完成中央、省属企业“三供一业”资产和管理职能移交任务。
除了企业办社会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厂办大集体。
厂办大集体曾经在安置职工、安排就业、延伸产业链等方面发挥了作用。但是,因为产权不清、机制不活、人员冗余等问题,现在大量“厂办大集体”企业停产、职工失业,成为国企的负累。
我市厂办大集体共计14户,2017年底,我市完成了9户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超额完成了当年省定改革任务。2018年,全市最后5户厂办大集体企业所有职工手续和社保关系全部回归主业,厂办大集体企业资产、债务全部清理完毕,在全省率先完成厂办大集体改革。
坚持以改促转,围绕发展抓改革, 持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
改革是手段,发展是目的。
我市立足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积极发挥国有企业在转型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通过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使老企业新起来,通过强身健体使新组建的新兴产业公司壮起来,真正使国有企业做优做强做大。
一年来,我市鼓励各类市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市属国企主动与央企或省属国企对接重组;支持国企通过招商引资、重组改制、合资新设公司、增资扩股、股权转让、新项目合作等方式,引入非国有资本,加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蔬菜公司由太行工贸公司重组,新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于2018年9月10日正式运营。市药材公司与山西国药集团重组批发和零售两个公司完成了工商注册,于2018年10月26日正式开业,新公司运作良好,到目前已累计投入1.2亿元。今年2月25日,我市将26户拟混改企业在市产权交易市场网站进行了预公告。
混改中,我市对条件成熟的企业已经完成混改或正在推进中,对条件暂不成熟的企业量体裁衣,制定了符合企业实际的改制预案,一大批项目纷纷上马,为全市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截至目前,我市通过整合重组,利用“僵尸企业”腾退出来的厂房、土地等资源,新上了装配式绿色建筑、氧化锌、宝珠砂等11个项目,总投资额58.54亿元,可实现利税2.4亿元,提供1500个就业岗位。
此外,我市根据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组建了4个新公司:阳泉市领航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做好我市光伏发电并网后的维护、运营、管理工作;阳泉市市民卡运营服务有限公司负责智慧城市信息载体建设;阳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负责做大做强我市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等信息产业;组建了阳泉市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开展融资业务,为推动我市旅游景区(景点)做大做强,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建立了操作平台。目前,这些新公司发展势头良好,正在逐步成为助推我市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为保证改革工作依法合规有序推进,避免出现“夹生饭”,我市选聘了实力较强的律师事务所和专业审计评估中介机构,从顶层设计到操作实施全程参与国企改革,开展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通过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守住了法律底线。下发了《严明纪律确保国企改革攻坚战顺利进行的通知》,要求各级干部、各企业严守政策规矩,不碰纪律红线。在全省率先组建市国有资本运营投资公司,完成党政机关与所办企业脱钩改革,26户移交企业全部纳入国资监管体系。优化资本结构,通过缩水处置金融机构债务、欠税转增资本金,减轻了企业历史债务,筑牢了监管防线,确保了在改革中上级指示不走样、国有资产不流失、群众利益不受损。
改革过程中始终高度关注职工诉求,针对职工强烈要求解决的问题,我市制定了《市属破产关闭企业职工安置相关问题处理意见》。对于破产企业,优先鼓励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对不愿意解除劳动关系的,根据年龄结构制定了相应的安置办法,赢得了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在破产过程中,职工队伍整体平稳,没有出现上访事件。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出征。把国企改革的“设计图”“施工表”变为现实,关键在于落实。全市国资系统和市属国有企业广大干部职工正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牵引全年工作,以赶考的状态赶路,以奋进的姿态奋斗,全力以赴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步伐,为我市“聚力六大突破,实现转型崛起”、拓展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凝聚强大动力、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阳泉日报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