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欢迎访问混改并购顾问北京华诺信诚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庆、山东、天津等地产权交易机构会员机构
咨询热线:010-52401596
国资国企动态
2017-10-17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比较好的时机, 给予了很多政策和支持,为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外部环境;一大批“僵尸企业”和竞争性领域的劣势国有企业已经难以生存,需要抓紧退出。
先进行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然后对保留下来的国有企业继续深化改革,这样做顺序清晰,有的放矢。可以使国有企业改革重点突出,纲举目张,事半功倍。
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破产、关闭、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转让控股权、经营者员工持股等,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是布局调整的一种方式。我认为可以分四类进行调整退出:
第一类:对处于煤炭、钢铁、建材、原材料等严重产能过剩的产业中的“僵尸企业”,近期要加快退出,打突击战,不要再拖几年了。今年上半年煤炭、钢铁等价格大幅上涨,一些原本已经被列入去产能计划的国有企业,就有理由再观望,甚至不退出了。因此清理产能过剩行业“僵尸企业”的工作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第二类:商业、物流、服务业、外贸、制造业等竞争激烈的领域,国有企业从总体上没有长期竞争优势,除了极少数已经做强、做优、做大的国有企业外,都应逐步调整退出。一些学者脱离实际,天真的认为国有企业在任何领域都是可以做强、做大、做优的。如果让这些人去经营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恐怕企业连工资都发不出来。据我所知,那些真正了解、懂得国有企业实际运作的同志,绝大部分的国资系统领导人,对将竞争性领域中没有长期竞争力的大多数国有企业退出的原则都是赞同的。
第三类是目前暂时盈利水平不错,可以生存发展,但不符合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战略,不符合企业长远发展方向的国有企业,也应该逐步退出,比如房地产企业。中央调控房价的决心很大,老百姓(50.51 +1.12%,诊股)的意见也很大,国有房地产企业为什么不能服从大局?
第四类是经营风险大,国有企业内部动力机制和风险承受能力不适应的领域,比如已经具有很大泡沫,并且具有系统性风险的金融领域的中小国有企业,以及需要巨额投入并且风险很大的高科技企业等等,都应该逐步退出。
国有企业退出的方式也可以视情况灵活选择,可以全部退出,一股不留;也可以大部分退出,以参股的方式分享经营利润;还可以部分退出,采取类似中国联通(7.21 +0.00%,诊股)方式的国有控股企业,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企业经营等等。
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中也要有退有进,退出后的资本形态应更多集中在公共领域的建设、国家重大战略性产业等。同时,国有资本应加大对公益性企业投入,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据我所知,对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国资系统大多数领导和企业家大部分都明白,十多年来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方面的经验也很多,但由于目前缺乏国有企业改革尤其是布局调整的外部环境,使不少同志顾虑重重,想做却不敢做:
怕被扣上私有化的大帽子。在国有企业改革实践过程中,不能随便把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泛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国有企业改革要从国有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出发,不能乱扣帽子。
怕打棍子。国有资产流失是随时打向国有企业领导人的一根棍子。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中,不管国有资产转让价格多高,不管经过了多少道严格的程序,都可能会有人以国有资产流失的名义打棍子。
怕上访。企业改革调整过程中,尤其是国有企业转让、破产、关闭过程中,企业工作不管做得多细,都难以避免员工上访。上访的原因很复杂,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但在维稳的强大压力下,一旦发生员工上访,有关方面不问青红皂白,有可能一律以影响稳定大局为名,追究企业领导人的责任。
怕告状。在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中,包括在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领导人必然要与民营企业家打交道,必然涉及到股份比例、价格确定等相关重大问题。个别人可能出于不同的目的,告状诬陷甚至无中生有,讲国有企业家与民营企业家相互勾结,等等。
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恐怕也很难进行下去。因此,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就需要解放国有企业领导人,解放国资系统的领导人,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布局调整环境。即使他们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失误、错误,也要对国资系统与国有企业的领导和同志们多理解,多包容,少批评。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