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石家庄4月1日电(记者范世辉)冀南,三月的麦田,绿意融融,生机盎然。31日一大早,58岁的河北邱县种粮大户张东山就来到自己承包的麦田,让小麦喝“返青水”,看着长势喜人的麦苗,闻着泥土的清香,张东山脸上充满喜悦之情。
“规模种植方便管理,看今年这苗情,亩产至少1300斤。”虽说是土里刨食,但张东山完全是一个现代农民的模样,喜人的苗情让张东山提前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说起自己承包的1000多亩地,老张说,这完全得益于县里成立的农村产权交易所。“以前包地很愁人,农田分散形不成规模,不少农户只同意一年一签土地流转合同,并且价格也逐年提高,所以不敢对土地投入,也无法确定长远发展规划。”老张说,以前虽然也想规模种植,但流转土地成为种粮大户头痛的难题。
作为河北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2014年,邱县率先在全省成立农村产权交易所,建立市场化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让土地流转规模化、规范化,催生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在农村产权交易所,记者看到交易大厅的LED大屏上不断滚动着申请出让土地的亩数、价格、年限等相关信息。“农民提出土地经营权转让申请后,我们通过挂牌出让、竞价拍卖、签订合同、规模流转的形式,规范土地交易行为。”交易所负责人石健介绍说,去年农村产权交易完成项目72宗,总计4.1万亩。
“现在农村土地经营权集中起来在交易所挂牌出让,给我们提供了成方连片种地的机会,土地规模流转也让我们更放心。”张东山说。
在张东山看来,土地集约规模化经营更为他们这些种粮大户带来节本增效的红利。“以前种植面积小,种子化肥只能在农资门市购买,讨价还价也没底气。”张东山说,现在他有1000亩土地,可以直接从山东的麦种厂家进货,省去中间环节,仅种子一项就节省7万多元。而且,土地集中规模种植,也让农业机械有了用武之地,基本实现全程种植机械化。
政府主导下的土地流转,让种粮大户吃了“定心丸”。县农业局干部王治涛说,今年农民种植粮食积极性高涨,全县小麦种植面积从去年的15.8万亩增加到18.5万亩。种植面积超过100亩的种粮大户已经攀升到70多户,1000亩以上的达到9户。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