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欢迎访问混改并购顾问北京华诺信诚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庆、山东、天津等地产权交易机构会员机构
咨询热线:010-52401596
国资国企动态
2014-05-23
剥离国企社会职能需从操作层面入手
如何让国有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轻装上阵”?剥离其社会职能显得迫在眉睫。
据悉,国务院国资委今年将研究制定试点方案,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今年2月和4月,国资委主任张毅带着这个课题,前往鞍钢和重庆进行考察,并就这一课题提出了指导意见。
张毅指出,剥离国有社会职能和解决企业包袱问题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国有企业稳增长、实现提质增效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和改善民生的客观需要。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国有企业公平参与竞争、精干主业、实现公共服务专业化、切实改善民生意义重大。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很多国有企业承载着各种社会职能,企业越大,这方面的包袱背得越大。在计划经济时期,一个国企不仅需要完成上级布置下来的生产任务,而且必须包办职工的各种生活问题,从住房、医疗、子女入托入学和就业,直到职工死亡后的丧事,都要由企业承担,围绕着一个国企可以形成一个小社会。如此长期累积,国企不再是一个纯粹的生产企业,而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架构,国企一些承担着社会职能的机构,由于没有面向市场,因此盈利能力十分差。当国企要按照市场经济原则进行改革的时候,这些具有社会职能性质的机构对改革往往会形成拖累。
事实上,将国企附属的社会职能性机构剥离出去的工作,在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第一波高潮时即已着手进行,但一二十年过去了,这项工作一直进展缓慢。一些国企虽然改制成了上市公司,但大多是从国企中抽出一部分优质资源组建成新的公司上市,而将具有社会职能性质的附属机构仍然留在国企集团之中,这种模式一方面造成国企上市公司与其控股股东产权的混乱,另一方面也使国企集团在让渡了部分优质资源进入资本市场后不得不背上更沉重的包袱,以至于今天需要通过整体上市来改变这种状况。
事到如今,国企进一步剥离社会职能这项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与棘手。如果将国企剥离社会职能性质的附属机构当作包袱从企业中甩出去,往往会引起这些附属机构人员的强烈反弹,在维护社会稳定的要求下,这项工作往往进展不顺。
所以,剥离国企社会职能,需要从操作层面解决这一现实中的棘手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尊重历史,不能简单地将这些机构作为包袱甩向社会。如果只是简单地将这些机构一甩了之,即使国企变得轻松,社会也要为其背上负担,对整个社会与宏观经济运行不见得是好事。
因此,剥离国企的社会职能机构,需要努力为剥离出去的机构建立起市场化生存的条件。目前附属于国企中的社会职能机构,其中有很多所从事的就是生产性服务业。如果全社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让这些剥离的机构仍能服务于生产,比如研发、设计、推动转型升级,或者在改善消费环境,比如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扩大居民消费等方面有用武之地,则他们的后顾之忧就能得以解决。
目前,我国正在推进经济转型,5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产服务性行业。这种整体性的市场环境改善,为国企剥离社会职能提供了有利条件。
当然,这些机构市场竞争意识往往还不够强,它们从国企剥离出去以后还需要有一个适应市场竞争的过程,所以,政府、社会以及国企老东家都有必要对其“送上马,扶一程”,让其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这样,国企剥离社会职能的工作就可以减少很多阻力,顺利推进。
(来源:企业观察报 评论员:周俊生)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