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欢迎访问混改并购顾问北京华诺信诚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庆、山东、天津等地产权交易机构会员机构
咨询热线:010-52401596
国资国企动态
2025-10-16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聚焦国家所需、行业所趋的重大科技难题,以燃机自主运维等重大技术突破为标志,探索出一条“战略引领、资源聚合、生态开放”的改革路径。
图片来源:AI生成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科技创新协同体系
一是服务国家战略,强化科技创新布局。坚持“四个面向”,围绕国家能源安全需求、产业链技术瓶颈等迫切问题,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推动“9+6”产业发展专项实施方案》。聚焦新能源、自主核电、燃机自主运维、高温材料等前沿方向,设立集团“十大科技专项”,构建“战略规划-技术路线图-卡点清单-攻关项目”递进机制。牵头获批9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推进40余项在研国家级科技攻关任务,牵头承担国家科研任务数量行业领先。二是统筹内部资源,打造闭环式研发体系。整合内部优势资源,以科技企业为研发主体,生产企业为首台套示范基地,金融企业定制“首台套综合险”,形成“研发-应用-保障”一体化推进机制,牢牢把握孵化、立项、执行、验收、成果转化五个环节,做好项目全过程状态管控。三是聚合行业力量,构建产学研用联合体。联合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及装备制造龙头企业,组建覆盖基础材料、设计、生产、制造、运维等发电领域全链条的攻关联盟。成功牵头重组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孵化带动10余个省部级创新平台,以“大兵团作战”模式成功突破超临界CO2发电系统等10余项“卡脖子”关键技术,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升级。
聚焦机制破冰,点燃科技创新攻关引擎
一是建立高效协调机制,扫清管理障碍。成立科技协同工作组,健全自上而下、各级联动的党政“一把手”抓创新工作机制,形成“专业协同+项目督导+状态管控”管理矩阵,在采购、资金、人才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以燃机自主运维项目为例,工作组统一领导技术攻关、调度协调等专班,通过“日汇报、周督导”统筹破解执行梗阻,较原计划提前6个月实现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累计服役运行超350小时,刷新国内行业纪录。二是强化资源投入机制,筑牢创新根基。建立“稳定保障+动态攻坚”投入机制,实现“稳步提升应用基础研究研发投入比重+技术突破节点实时精准投入”两步走,保障高强度科技攻关。建立年度评估机制,根据技术成熟度动态调整经费比例,基础经费逐步向成果转化阶段倾斜,专项攻坚资金向高风险、高回报领域集中。2024年研发投入总额128.7亿元,研发投入强度3.21%,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设立基础研究专项,年度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4.6亿元。三是健全成果转化机制,加速产业应用。发布先进技术推广目录,实行《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管理办法》。搭建线上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畅通科技成果对接用户渠道,形成以市场需求牵引成果布局、以产业应用反哺技术研发的良性循环。2023-2024年,专利运营备案金额超10亿元;华能睿渥系列产品、光伏柔性支架、熔盐储热等13个项目通过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方式推广应用,转化产值超60亿元。
营造创新生态,激发科技创新内生动力
一是优化人才结构,激活创新源头。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人才专项行动,创新构建“领军人才+市场引才+青年英才”三级联动机制,构建结构合理、梯队衔接的科研人才体系。以燃机自主运维项目为例,团队由2名国家级领军人才、6名燃机领域高层次人才以及37名名校青年硕博士组成,团队平均年龄32岁,博士占比40%,形成“专家掌舵、骨干冲锋、新锐攻坚”的雁阵格局。二是强化正向激励,增强创新动力。设立特别奖励基金,建立健全“靶向”激励机制,聚焦“立项、攻关、成果、专利、标准”五个环节,打破科技人才薪酬“天花板”,关键核心技术人才激励最高达50万元,高层次人才专项津补贴最高达20万元。试点“里程碑”考核模式,对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的团队给予最高300万元专项奖励,有效催生了一批具有行业引领性的技术突破,5项成果入选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三是充分授权放权,打造科研高地。“一企一策”制定科技企业差异化授放权清单,授予科研团队在技术路线选择、团队组建、资源调度、薪酬分配等方面自主决策权,保障团队负责人充分参与重大决策和战略谋划。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切实为科研人员和应用单位“松绑减负”。所属“科改示范企业”西安热工院员工浮动薪酬达80%。
来源: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