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欢迎访问混改并购顾问北京华诺信诚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庆、山东、天津等地产权交易机构会员机构
咨询热线:010-52401596
国资国企动态
2023-04-07
央企专业化整合将再下一城。
据易华录4月3日晚公告,公司于4月3日收到实际控制人中国华录集团通知,华录集团正在与中国电科集团筹划重组事项,华录集团拟整合进入中国电科。
华录集团的主业集中在数字经济方面;中国电科则是网信事业国家队,其2023年的主要工作之一是聚力打造现代化数字产业集群,面向数字经济、数字政务、数字社会等重大需求,加快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
目前,易华录总市值为265.5亿元,股价为39.87元。
“数字经济”专业化整合
4月3日晚间,易华录公告,公司于4月3日收到实际控制人中国华录集团通知,华录集团正在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筹划重组事项,华录集团拟整合进入中国电科。
华录集团官网显示,华录集团成立于2000年6月,是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专业从事数字音视频、电子信息与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生产、营销、服务及系统集成的大型企业集团。集团不仅拥有民族文化品牌 “中国唱片(CRC)”,还以基于蓝光的大容量绿色光存储等数字核心技术为基础,构建了终端与智能制造、信息产品与服务、文化内容与创意三大产业板块,开展数字文化、数字交通、数字安防、数字健康、数字环保、工业互联网等N个数字创意应用产业规模化应用。
华录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易华录主要从事大数据产业,据介绍,其核心能力为数据要素“收、存、治、用、易”全生命周期服务,投身区域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建设,业务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易华录公告显示,华录集团合计持有易华录36.86%股权,是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据中国电科官网介绍,中国电科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有着“军工电子主力军、网信事业国家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三大定位主责,布局“电子装备、网信体系、产业基础、网络安全”“四大板块”主业。目前,中国电科拥有包括47家国家级研究院所、16家上市公司在内的700余家企事业单位;拥有员工20余万名。
中国电科表示,将按照“做优电子装备、做大网信体系、做精产业基础、做强网络安全”的总体布局,持续优化核心业务体系,推动集团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关键技术节点上“布点”,在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关键环节上“成线”,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关键领域上“控面”。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国电科持续活跃在央企重组整合的舞台。202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并入中国电科,成为中国电科全资子公司。中国普天和中国电科在主营业务上既存在上下游关系,也存在部分相同或相似的业务。将中国普天整体划入中国电科,既可以在集团内快速完成原产业链的业务与资源整合,也可以强力推进同类业务及其资源的优化重组。
初步来看,华录集团和中国电科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网信与数字经济应用产业等领域具有业务相关性和协同性,此次筹划将华录集团整合纳入中国电科,或将进一步加强中国电科的规模优势、创新优势和市场优势,其战略地位也将更加突出。
今年2月,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曾前往中国电科调研。张玉卓在调研中强调,要准确把握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要大力推动信息通信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持续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华录集团现任党委书记、董事长欧黎也有在中国电科系统很长时间的任职经历。官网显示,其历任中国电科26所计划处副处长、科研生产处处长、副所长、所长,中电科技重庆声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中国电科24、26、44所所长,中电科技重庆声光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电科24、26、44所所长,中电科技重庆声光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电科24、26、44所党委书记。现任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数据一级开发商
在易华录的主营业务构成中,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占比达50%,政企数字化占比约为38%,数据运营服务占比12%。
3月8日,易华录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刚刚组建的国家数据局,将作为更专业的国家机构来推动数据要素发展,以及数字经济建设规划和建设统筹工作。这标志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易华录从2017年开始在全国展开布局,开展“收、存、治、用、易”的服务,和各级地方政府及大数据中心进行多层次深度交流。
目前,我国高价值数据,80%由政府直接或间接掌控,这部分称之为国有数据,包括政务数据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合法拥有的数据。
在国家数据局成立后,将会密集出台制度及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统筹算力网络布局,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引导资本加大对数字中国建设的投资力度。
易华录认为,数据要素和土地要素相同,为“国有财产”。在2021年,我国产生数据量为6.6ZB,到2025年预计达到48ZB,其中70%到80%为国有数据。
公司从2017年开始在全国布局数据湖,定位于类似土地要素的一级开发商,重点方向是在政府相关政策法规指导下,和地方政府合作开发公共数据,促进区域和地方的国有数据的汇聚、治理,以及分级分类存储等工作。
未来数据的汇聚都将以国有为主,通过网络和算力的有效配置,国家算网会在未来3-5年成型。
据易华录透露,一些地方政府,如上海已开始由政府牵头布局中国版ChatGPT,公司当前高度关注ChatGPT在中国如何有效落地。
易华录称,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数据,未来有了中国版的ChatGPT及ChatGPT的一些工具以后,其数据湖的海量数据的处理,及价值挖掘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持续用好央企重组整合这一重要抓手
在今年年初国新办“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发布会上,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强调,将以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乘势而上深入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他表示,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其中一大重点就是加快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功能作用。“国资央企将持续用好重组整合这个重要抓手。”翁杰明说。
翁杰明称,要大力推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内部的专业化整合,把横向的相应的产业通过整合实现“一企一业、一业一企”,提高企业集中度,增强集约化管理。同时,也要大力推进产业化整合,立足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发展,用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股权合作。
推进央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是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对于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资委相关数据,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有27组49家央企实施战略性重组,新组建中国航发、国家管网集团、中国电气装备、中国物流等企业,国资委监管的央企数量从10年前的117家调整至目前的98家。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此认为,新一轮国企改革将围绕核心竞争力、核心功能展开重组,预计今年会用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整合两手进行大规模重组。“央企重组将是2023年国资央企改革的‘重头戏’,而且会好戏连台。”李锦说。
延伸阅读:
两类公司平台作用凸显
央企专业化整合全面提速
近日,11组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项目在京集中签约。项目涉及清洁发电、矿产资源、生态环保、医疗康养等领域和产业,既有央企间的资源整合,也有央地间的协同发展,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示范性。
数据显示,2022年,中央企业实施专业化整合项目1272个。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在集中签约仪式上表示,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工作全面提速,取得积极成效。
整合取得积极成效
专业化整合是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可以从根本上减少重复投资和同质化竞争,能够让企业主责主业更聚焦、核心竞争力更强、产业结构更清晰,从而进一步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
2022年,国务院国资委通过印发指导性文件、加强重点项目协调推动、强化工作联动等方式,统筹推进专业化整合。中央企业以进、退、整、合为着力点,实施专业化整合项目1272个。其中,央企内部资源整合项目803个、央企间整合项目154个、央地整合项目138个、外部资源整合项目177个。
长期从事国企研究的专家刘兴国分析认为,通过专业化整合,推动国有资本进一步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集中,推动资源向主业企业、优势企业集中,国资央企在增强能源资源保障能力、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均取得积极成效。
鞍钢重组本钢后,铁精矿产量位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五,启动全国最大单体地下矿山西鞍山铁矿开工建设,铁矿石保障能力有效提升。目前,鞍钢铁矿石储量达到140亿吨,成为国内乃至全球拥有完整产业链、最具资源优势的钢铁企业之一。中储粮集团、中粮集团通过组建合资公司开展资源合作,实现两企业粮食仓储业务、油脂油料加工业务分别统一管理运营,粮食储备服务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提升。
企业间研发壁垒的打通、研发力量的汇聚,让央企创新发展提速。中国稀土集团与有研集团共建稀土创新基地,深化科研力量整合,共同打造世界一流稀土科技创新平台,推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合作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中国电科联合30余家产学研用优势单位,组建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加快抢占战略性新兴领域发展制高点。
深化央地企业合作,则让整体布局结构更优。国家管网集团积极整合广东、浙江等省份管道资源,推动“X+1+X”油气市场运营机制和“全国一张网”新格局加快形成,管输平均运距同比下降3%,节约成本超20亿元。中国稀土集团与江铜集团开展战略合作,有效提高稀土产业集中度,实现稀土中上游产业协同,加快推进稀土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中国物流集团围绕构建物流实体和数字物流两大网络,加强与河南、上海等区域合作,共同设立国际速递公司、特种物流公司等,努力打造安全、可靠、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
两类公司平台作用凸显
1月6日,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新能源智慧运维服务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涉及14家央企的22个光伏发电和风电项目。
在3月29日举行的11组央企专业化整合项目集中签约中,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表现抢眼,两类公司在专业化整合中所发挥的作用引人关注。
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投集团)与有关央企就招商物产股权划转项目、中广核参股股权处置项目签约。招商物产主营业务与国投集团下属国投贸易同属大宗商品贸易领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招商局通过央企间股权无偿划转的方式,将下属中交进持有的招商物产51%股权无偿划转至国投贸易。
此外,中广核集团下属中广核环保产业有限公司将拟剥离资产与国启资产进行合作,按照“政策引导、专业运作、市场调节”实施原则,开展集中处置。国启资产为国投集团联合中国电信、国机集团发起设立的央企资产处置平台,现已接受委托处置项目164个,涉及资产规模约200亿元。
国投集团为首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2022年6月正式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该企业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国有资本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据了解,国投集团与招商局关于招商物产项目所开展的重整合作,是两家企业正式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后的首次合作探索,是国投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功能和国有资产经营平台功能作用的有效实践和落实,将进一步增强国投集团在服务国计民生大宗商品领域的影响力。中广核参股股权处置项目合作,不仅可发挥国投集团在结构调整方面的经验优势,还可助力中广核集团完成剥离处置任务,聚焦主责主业,实现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同期,国机集团与中国诚通合作项目签约。双方合作的首个项目为产业园盘活项目,拟由中国诚通下属专业平台通过股权收购方式,对有关厂房、写字楼等存量资产进行改造升级,盘活资产。该项目是中国诚通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专业化整合主力军作用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也是国机集团深化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优化资产结构的具体举措。
突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进专业化整合,对于推动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优化调整意义重大。
“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部署要求,为进一步做好专业化整合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翁杰明强调,国资央企要坚决贯彻落实,乘势而上、开拓创新,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开展专业化整合,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力、产业控制力和安全支撑力。
3月29日,国务院国资委对推进央企专业化整合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明确了下一步工作重点及要求。
第一,聚焦核心目标,抓好专业化整合整体谋划。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突出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围绕科技、效率、人才、品牌关键要素,瞄准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四项功能,深入研究、统筹规划好专业化整合的整体目标、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持续推进集团内部、央企之间、央企与外部资源的深度整合,切实提高产业竞争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第二,把握工作重点,突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要围绕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开展市场化并购重组,努力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人工智能等领域完善布局,加快在重要领域和关键节点实现自主可控,着力打造一批创新型国有企业。要集中优势资源,加快培育一批专业突出、创新驱动、管理精益、特色明显的专业领军企业,带动我国产业体系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
第三,注重方式创新,推动专业化整合取得更大实效。探索国有企业同各种所有制经济深度合作的途径和办法,深化务实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要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提前布局,推动发展新经济、壮大新动能。相关企业要积极与国有资本专业资产处置平台对接,有效剥离盘活“两非”“两资”业务,不断夯实资产质量,提高内在价值。要积极探索区别于以股权为纽带的整合路径,综合运用标准、品牌、平台服务、商业模式、产业生态等多种方式,引领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按照国资委的部署,专业化整合要与推进世界一流企业创建示范行动、管理提升行动、价值创造行动、品牌引领行动“四个专项行动”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此外,要对重点企业、项目开展整合效果评估,持续挖掘提炼做法经验,打造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样板,推动专业化整合再上新台阶。
来源:中国基金报、中国证券报、经济日报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