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欢迎访问混改并购顾问北京华诺信诚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庆、山东、天津等地产权交易机构会员机构
咨询热线:010-52401596
国资国企动态
2023-03-03
2023年1月31日上午,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总结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会议认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要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同时强调,要围绕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继续谋划和推动国企改革。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浙江系统集成、纵深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率先完成各项改革任务,也形成了一批叫得响、可借鉴的成果和经验。为此,我们推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案例”专题,介绍一批浙江国资国企改革案例经验,以期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改革工作走深走实,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浙江省机电集团聚焦“十四五”期间集团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以深层次改革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三级联动、全面发力、纵深推进,扎实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改革任务。近年来,集团主要经营指标持续提升,夯实集团高质量发展基础。
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治理之变
坚持将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作为统领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抓实抓好,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一是完善权责法定、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实现“党建入章程”,把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有机结合;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外部董事占多数、重点子企业落实董事会职权,董事会决策更加规范科学;编制董事会授权管理办法及授权清单,经理层行权履职体系更加务实管用。二是优化总部管控体系。深入实施合规管理年专项活动,构建合规风险识别、审查、应对机制,制定重点领域合规管理负面清单、合规风险清单,开展经济合同、反垄断、进出口、招投标等重点领域专项合规体检,切实提升集团合规管理能力。运达公司获得深交所2021年度信息披露最高评级“A”级;探索采取“一企一策”授权管控模式,围绕战略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等领域,在投资额度、决策程序上“一企一策”赋予成员单位更多决策权,助力成员单位高质量发展。三是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2020年,实现检测所“事转企”改制,破解长期存在的运作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市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
有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实现布局之变
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聚焦主责主业为着眼点,增量存量并重,有序推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一是布局战略新兴产业。推动新能源产业向“链长”发展。坚持“一主两翼”战略,着力推进海上海外“两海”发展,2020-2022年6月,运达股份实现对外销售容量20351MW,累计在手订单超过14GW;共计取得新能源资源开发指标378万千瓦;2022年初,上线“运达易购”智慧服务平台,交易额近2亿元;与温州签署海上风电零碳产业园建设合作协议,积极布局省内海上风电新能源示范基地,向海而兴取得突破;获得越南60MW海上风电机组供货合同,新签哈萨克斯坦205MW陆上风电机组供货合同,海外销售持续拓展。坚定不移推进华瑞项目。以“保线不断”方式妥善处理并维护好与外方关系,积极引进国内领军人才,加强与央企合作,牵头组建省飞机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稳步推进华瑞项目科技研发、技术攻关、厂房建设、设备采购等各项工作。二是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和资产证券化。积极开展运达股份资本运作,圆满完成可转债发行工作,完成运达公司配股融资工作,共募集资金14.74亿元,为运达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资本支撑;有序推进成员企业混改股改,军工集团借助被列为国家第四批混改试点企业的有利契机,积极推进并全面完成混改和股改工作;新联公司完成员工持股平台近1000名员工的股权收购工作,有效破解历史遗留问题,加快证券化步伐;华昌公司混改后评价工作入选省国资委“揭榜竞优”项目名单。
加快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实现活力之变
坚持将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作为激发活力的关键,围绕人才关键要素,紧盯“三能”狠下功夫、啃“硬骨头”。一是有序推进经理层任期制与契约化工作。出台经理层任期制与契约化方面制度3项,集团本级及各级子企业“两书”签订全覆盖,实现各层级经理层人人背指标背任务,有压力有动力。二是深入推进“三能”工作,2022年以来,新聘任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占比98%,管理人员末等调整或不胜任退出占比9%;成员企业均已实现市场化用工。三是完善员工激励体系。运达公司针对高管人员、科研人员和技术骨干等群体,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启动股权激励计划,成为省内首家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科技型制造业国企。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在保持核心团队稳定、吸引优秀人才、提升经营业绩等方面成效显著。机电院公司、运达公司借力“科改示范”行动探索实施超额利润分享等中长期激励机制;机电院公司、军工集团探索构建“H”型人才发展模式,拓宽人才发展通道和空间。
全面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实现动力之变
坚持以数字化改革引领系统性变革,着力推动全面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一是持续完善“科技机电”考核评价体系。打造包括综合效益、创新能力、人才强企、市场开拓、管理创新等五个方面20项指标,针对制造及服务型制造、贸易型、院校三类主体强化行业对标考核、突出分类考核;通过与企业经营业绩考核、领导班子年薪直接挂钩,增强考核硬约束;打造集团自身“科技力指数”,综合反映集团科技创新增长幅度。二是不断强化科技研发创新力量。近年,集团研发投入占制造业营收高达3.7%以上,研发投入稳步增长。目前,集团企事业单位拥有科研创新型人才近4500人,占全部员工的43%,人才队伍发展壮大。研发投入、人才要素对创新发展作用持续显现,2020年以来,新增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项9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实现零的突破;运达公司成功入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省部级以上高能级创新平台增加10家以上。三是持续深化数字化改革。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程,打造未来工厂示范样板。“华昌公司‘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液压油缸智能工厂’入选2022年度第二批省级未来工厂”;新联公司“民爆器材全生命周期平台”“民爆器材生产智能工厂”项目入选省“数字化车间”名单;运达公司获评省绿色工厂和浙江“未来工厂”培育企业称号。以“企业大脑”建设为抓手,打造集团数字化改革基座。围绕“企业大脑”四横四纵体系架构和主要任务建设要求,形成“一个基座、两大工程”的数字化改革体系,打造数字化变革高地。数字化工作获得省委改革办充分肯定,成为全省数字化改革成果展示单位。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实现思想之变
坚持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作为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首要任务,强化高质量党建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保障作用。严格落实“第一议题”。集团党委2019年底开始探索建立“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党组织会议“第一议题”和首要任务。把党的领导和建设与公司经营深度融合。重点推行书记领办项目、支委创新项目、支部攻关项目,2022年,确定领办攻坚项目94项,在生产经营、市场开拓、技术创新一线凝聚红色力量,坚持工作推进到哪里,党建跟进到哪里,不断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优势。
来源:《浙江国资》杂志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