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整体进入全面收官关键阶段,北京市国企改革蹄疾步稳,目前已基本完成主体任务,新招、实招、真招频出,力争在“铃响”后交出高质量答卷。
改革求实效,数字见真章。2021年市管企业营业收入首次超过2万亿元,创历史最好发展水平,截至2022年3月底,北京市管企业(含金融集体企业),资产总额突破14.7万亿元。近三年先后实施,18家一级企业战略性重组,占市管企业户数的近2/5,两家企业连续进入世界500强,15家企业进入中国500强,10家企业的资产和营业收入双超千亿。
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亮“新招”,激发企业创新发展内生动力。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是实现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的重要途径。产权改革是基础,公司治理是核心,选人用人是关键,激励约束是保障。北京电控旗下的京东方,连续5年名列,全球PCT专利申请量前十名。今年初,京东方还荣膺全球智能制造领域最高荣誉“灯塔工厂”,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入选的显示企业。北京电控是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集团,业务分布在半导体显示、半导体装备、集成电路制造、新能源等领域。仪器仪表取得丰硕创新成果,相关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半导体装备、集成电路等实现产业化突破,着力打造北京高精尖产业集群。
服务保障国家战略出“实招”,聚焦重点领域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国企改革既下要足“进”的功夫,也要做好“退”的文章。近年来北京市国资委持续加大“退”的力度,推动国有企业集中优势资源,累计完成“两非”“两资”清退563户,处置“僵尸企业”889户,全面完成列入清单的处置治理任务。优化配置国有资本,18家一级企业合并重组,涉及约2/5的企业,做强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
完善监督体制机制有“真招”:“六位一体”监督协同提升治理效能。构建“六位一体”监督协同机制,是北京市国资委完善首都,国资国企治理体系的创新之举。去年9月,北京市国资委、市委巡视办、市审计局联合印发意见,大力推进监管体制机制创新,在全国率先构建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出资人监督、审计监督、职工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六位一体”监督协同机制。建立全市国有资产基础管理联席会议机制。积极探索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坚持授权,与管理相结合、放活与管好相统一,实行“清单化”管理,推进“两类公司”试点等工作。
来源:国资小新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
国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