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2月8日,从重庆市国资委获悉,随着市场化经营机制加速落地、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国资布局持续优化,我市国资系统一批标志性、突破性改革重点项目相继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完成总体任务的八成以上。
在合川区二水源水厂施工现场,赵海燕正忙着了解工程进度。不久前,他所在的重庆水务集团公用工程咨询公司还成功中标了成都一个运营维护项目,预计可增加营业收入约1亿元。赵海燕说,这些项目的完成情况,与自己的收入息息相关。因为就在去年,他与重庆水务集团签订了责任协议,身份从国企干部变成了职业经理人。
“如果我们的业绩没有办法完成,三年任期一到,干不好就走人。做好了,年收入就会跟着对标业绩同步增长。”赵海燕说。
目前,在重庆市属国有企业中,九成以上的各级企业开始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一人一岗签订差异化的岗位聘任协议和经营业绩责任书,30户市属国有企业开展了职业经理人改革试点,新进员工中市场化公开招聘比例达到99%以上。以重庆水务集团为例,下属77家企业,221名经理层成员就已实行了契约化和任期制。
重庆水务集团党委委员、财务总监吕祥红说,他们将通过实行“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全面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增能减”的科学机制。
与此同时,创新机制也在持续优化,许多企业还启动了“科改专项行动”。在天友乳业,多项创新研发成果已实现落地转化。不久前,企业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研发出一款益生菌产品,备受市场好评。去年,这家本土乳制品企业营业收入超过25亿元。
重庆市天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费睿透露,他们将加大科研投入,预计研发年总投入将接近1亿元。同时,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与高校、院士团队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力争年销售额提升10%以上。
数据显示:2021年,重庆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761亿元,同比增长9.1%;市属国有重点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34.2亿元,同比增加28.3%;新产品产值169.8亿元,同比增长21.3%,推动国企新增投资90%以上投向重大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总体任务完成率达到81%。
市国资委研究室(改革办)主任王刚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国企市场化经营机制,聚焦重点领域,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以管资本为主,加快国资监管职能转变,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市属国企高质量发展。
来源:重庆日报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
国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