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欢迎访问混改并购顾问北京华诺信诚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庆、山东、天津等地产权交易机构会员机构
咨询热线:010-52401596
国资国企动态
2021-08-16
自2015年《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来,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国企改革的描述基本都在200字以上,2015年204字,2016年293字,2017年233字,2018年和2019年均为188字。2020年缩减至90字。而今年,只有区区两句40字。三年行动方案的深入落实成为国家推行国企改革的重点举措。
这预示着,从国家层面而言,对于国资国企改革的方向已经逐步清晰,大政方针已经确定,关键在于狠抓落实。
第一句:
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今后三年对于党中央、国务院“1+N”顶层设计、政策体系的落实,是具体施工图。三年行动方案的深入实施,意味着本轮国企改革是一场明确的短跑比赛,目标是确定的,路径是确定的。
第二句:
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产权改革将成为国企改革和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重要举措基础,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改革牵引作用成为本阶段主题。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八项重点任务
1、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形成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2、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3、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4、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强正向激励力度,提高效率。
5、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着力从监管理念、监管重点、监管方式、监管导向等多方位实现转变,进一步提高国资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6、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强化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7、推动一系列国企改革专项行动落实落地。
8、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国企改革的四大关键
在三年行动方案的背景下,企业应当以做大做强为目标,围绕以上8项任务,打通“产权改革、公司治理、选人用人、激励约束”四个关键环节,加快形成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逐步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
PART 01
以产权改革为基础
国有企业首先要考虑产权关系方面,后文提到的公司治理、选人用人、激励约束都是在这个体制基础上建立的。
产权关系要明晰
清晰的产权关系是国有企业做大做强与创新发展的关键。开展清产核资,通过无偿划拨、产权转让、产权置换等多种给你发那个事,明确产权主体和产权边界,理清产权关系,确保资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清晰。
提升国有企业的自主运营能力,为打破政企不分、所有者缺位、委托-代理关系复杂等问题,走向市场化奠定基础。
混改是方式
合理的股权结构是国有企业面向市场和破圈突围的核心。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的优势,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实现不同所有制资本间的共同发展和有效制衡。
按照分类分层,宜控则控、宜参则参的原则实施混改,有序推进与民营企业和民营资本的合作,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融资、政策方面的优势,民营企业在决策速度、市场信息方面的优势,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创新发展的产权关系新格局。
适时推动员工持股
引入民营资本的同时,推行骨干员工持股计划,实现股东利益、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有机结合。
实施要点
逐步构建“中央/地方国企优势+战略伙伴协同+员工持股计划”的国企改革发展模式,为国企发展迈入市场提供产权基础。
PART 02
以公司治理为核心
其次,要把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保证党组织前置意见进入决策把关定向的制度安排,厘清党委和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其他治理主体的权责。
四会权责是核心
确保党委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
确保董事会的决策机构地位,发挥好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的作用。
确保经理层的执行机构地位,使经理层专心致力于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
确保监事会的监督机构地位,确保监事会独立行使监督职责。
实施要点
逐步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厘清“三会关系”,形成党委书记、董事长、公司法人由一人担任,纪委书记与监事会主席由一人担任,党委副书记入董事会的治理架构,把党的领导融入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
PART 03
以选人用人为关键
再次,要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实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健全市场化用工制度,实现员工能进能出;建立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实现收入能增能减。
市场化契约化管理
积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按市场化方式选聘和管理董事会及职业经理人,对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激发国企发展活力、调动高管人员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以岗位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强化以岗位为核心的导向机制,全面推进任职资格体系建设,以企业战略需求和员工能力管理、通道建设为核心,针对技术、管理、经营等不同领域分层分类设置任职资格标准,形成以岗位为核心的管理体系,明确干部标准及发展方向,推动个人价值提升和组织价值增值有效统一。
人才盘点及人才管理
构建以人才盘点为核心的动态人才管理机制,明确企业人才配备及储备情况,建立围绕岗位贡献和员工价值的有效退出机制,打造精湛干部员工队伍。
实施要点
逐步形成以“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市场化退出”为核心的选人用人机制,形成以岗位为核心的干部管理体系,用契约明确岗位职责、考核评价、激励约束、退出方式,培养一批“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PART 04
以激励约束为保障
最后,要构建“以业绩为导向、增量利润分享为主、考核分类双向选择”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优胜劣汰,奖优罚劣的常态化。切实做到“责、能、权、绩、利”的有效衔接。
实施差异化薪酬
深化企业领导人员薪酬制度改革、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改革、薪酬总额决定机制和弹性调整机制改革。形成以绩效为核心的差异化薪酬体系。
实施中长期激励
针对经理人和公司业务骨干,建立完善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等中长期激励机制,推动组织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一致。
建立约束机制
建立健全与激励机制相对称的约束机制,采取业绩考核、经济责任审计、延期支付、追索扣回等措施,增强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约束。
实施要点
逐步形成“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差异化薪酬体系”,探索员工持股等中长期激励手段,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激励约束体系。为国企做大做强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在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应把握“产权关系、公司治理、选人用人、激励约束”四大关键,持续做优做强大型国有企业,刻不容缓,时不我待。
来源:和君咨询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