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欢迎访问混改并购顾问北京华诺信诚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庆、山东、天津等地产权交易机构会员机构
咨询热线:010-52401596
国资国企动态
2021-06-02
国有企业的三项制度(人事、劳动、分配制度,简称“三项制度”)改革并不是新鲜事物。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就在探索劳动合同制度等改革,包括上世纪90年代砸“三铁”(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的改革,掀起了三项制度改革的热潮。2000年,原国家外经贸委出台《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开始系统推进三项制度改革。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把“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机制更加完善”作为一项重要改革目标。2016年国务院国资委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对中央企业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提出具体要求,三项制度改革也进入了新的阶段,成为具有新目标、新内涵、新内容的新三项制度改革。
新三项制度改革有了新的目标与内涵。老三项制度改革有两大课题。一是要打破终身主义的铁饭碗、铁交椅,也要打破平均主义的大锅饭。二是要减员增效,减少冗员,为国有企业转型发展减负。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中,新三项制度改革的课题已经发生改变。目前,很多国企已经推行过三项制度改革,市场化的人事、劳动、分配制度已经初步确立。在新时期,三项制度改革也有两大课题。一是推动人才的市场化流动,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改善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二是建立与战略相匹配、业务相融合的差异化、市场化的激励考核体系,提高分配的市场化水平。新三项制度改革与国有企业从做大到做强做优做大,从追求经济效益到追求效益与效率相结合的目标密切关联,是新时期实现国有企业发展目标的重要支撑。
新三项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化机制,构建“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三能”机制,激发国有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而要想顺利推进新三项制度改革,就必须要系统谋划、顶层设计,那么,该如何设计与推进呢?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2341”模式。
“2”:两个核心:战略为本、结果为王
三项制度改革不能孤立的考虑、割裂开来推动,而必须要融入企业战略发展的大局中,为企业战略服务、为业务发展服务。
1、新三项制度改革必须要坚持战略为本。因此,新三项制度改革的起点是企业的战略。要系统思考、设计企业的战略定位、战略目标,并根据企业的战略梳理职责、设计组织架构、明确职位职级体系。同时,根据战略的需要确定需要的人才类型、数量,明确招募、培养途径。而且,根据战略需要确定人力资源规划、薪酬策略,并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到子公司、部门、岗位。因此,无论是人事、劳动还是分配制度改革都必须要服从企业战略。
2、企业的经营效果是评价新三项制度改革成效的最终标尺。新三项制度改革必须要坚持结果为王。因此,围绕企业战略目标达成、年度经营计划的落实,新三项制度要从组织优化、人岗匹配、人才引进、薪酬激励、考核评价等各个方面优化调整,确保企业各项目标的达成,并通过过程中对目标达成情况的检核、评估来调整三项制度改革的具体内容及节奏。
“3”:三能机制
新三项制度改革的目的是要建立市场化的人事、劳动、分配制度。简言之是“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实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市场化用工制度,实现员工能进能出”、“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实现收入能增能减”。为此,在实践中要抓住三能机制的三大要点:
1、“管理人员能上能下”的要点。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市场化晋升、降级制度,在“能下”上做文章,破除管理人员的终身制,推行任期制、契约化管理,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人员固化、老化的问题,推动管理干部队伍的新陈代谢与有序交替。因此,应该大力推动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工作,在条件具备的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市场化的管理干部选拔、管理、考核、激励、退出机制,以业绩考核为抓手,推动管理干部的有序上下。
2、“员工能进能出”的要点。对于劳动制度来说,重点要推动“能出”机制的建立,以市场化方式推动人才的流动,破除“铁饭碗”的机制,推动劳动合同制管理的真正落实,并拓宽员工的退出渠道,以市场化方式依法合规处理员工的离职问题,并建立主动的员工淘汰机制,在“进口”上建立社招、校招、猎头等多渠道构成的人才招募渠道,优化员工队伍结构、提高员工素质。
3、“收入能增能减”的要点。对于分配制度改革来说,首先要建立市场化的分配机制,按照“业绩与收入”双对标的市场化原则,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薪酬策略、薪酬水平紧密挂钩,解决收入分配的外部公平问题。同时,要全力推动全员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严格、科学考核,真正落实收入“能减”,增强收入分配的内部公平性。
“4”:四大步骤
新三项制度改革不是彼此孤立的,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一个整体。因此,在新三项制度改革实施中必须要把握要点、科学推进。一般来说,新三项制度改革要遵循以下四大步骤。
1、组织岗位优化。战略决定组织。要按照企业战略要求科学梳理核心职能,并设置精简高效的组织架构,科学合理设置职位职级系统、精简岗位、编制,完成企业的定岗、定编工作。在组织岗位优化方面一定要注意,组织调整、优化必须坚持业务导向,对标行业一流企业,为业务发展匹配相应的组织与岗位,防止机构臃肿、人员膨胀,并每年对组织岗位根据战略及业务的发展状况进行主动优化。
2、人才配置与管理。人才管理是新三项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市场化人才选育用留机制,坚持市场化导向,全面规范劳动合同管理,全面建立以绩效为核心的人才晋升、调岗、降级、淘汰机制,不断优化人岗适配水平,将最合适的人匹配到对企业发展最有价值的岗位,提高劳动生产率,强化人才对企业发展的支撑力。
3、薪酬激励改革。全面推行市场化薪酬改革,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薪酬体系。全面规范工资项目、建立以岗位工资为基础、绩效工资为核心的薪酬模式,在依法合规基础上加大浮动工资的比例,探索差异化的中长期激励方式,强化薪酬的激励性。
4、全员绩效管理。建立多层次的全员绩效管理体系。建立集团、子公司、部门、岗位的多层次绩效管理体系,强化绩效管理对公司战略的支撑能力。构建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多维度、科学化的绩效指标体系,并规范绩效过程管理,强化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建立企业动力与压力、激励与约束相统一的管理体系。
“1”:一个支撑
面向未来日益复杂、精细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需求,新三项制度改革必须要推进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推进三项制度改革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相结合,推进企业的组织、人力资源管理进入数智化时代。要建立涵盖岗位管理、人才测评、核心队伍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等为一体的信息化平台,以信息化平台打通新三项制度改革的各个环节,推动公司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提高效率,为新三项制度改革提供强大的信息平台保障。
新三项制度改革对于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必须要系统思考,做好顶层设计,坚持2341模式,在实践中善于系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新三项制度改革工作取得进展,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来源:微信公众号国企视点
作者:席加省 资深国资国企研究专家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