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欢迎访问混改并购顾问北京华诺信诚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庆、山东、天津等地产权交易机构会员机构
咨询热线:010-52401596
国资国企动态
2021-05-20
国务院国资委官网设立的政务咨询栏目为大家提供了公开的咨询平台。国资委则针对网友提出的热点咨询,做出官方回应。
近一周最新热点议题如下:
NO.1
国有企业分为几个类别?分别有什么特点?当前,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进展如何?
NO.2
商业一类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改革重点是什么?在考核激励方面应该如何做?
NO.3
商业二类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改革重点是什么?在考核激励方面应该如何做?
NO.4
公益类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该类型企业的改革重点是什么?应该如何考核?
NO.5
各地方国资委对其监管企业该如何开展分类授权、分类监管?各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对所出资企业又该如何开展分类授权、分类监管?
NO.6
应该从哪几方面灵活有效落实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具体应该怎么做?
01 国有企业分为几个类别?分别有什么特点?当前,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进展如何?
国资委回应:
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和子企业分为商业类、公益类两大类别。其中,商业类又分为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简称“商业一类”)和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简称“商业二类”)。
商业一类企业,要聚焦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全面推进市场化、国际化,勇当市场竞争的引领者。商业二类企业,要聚焦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完成重大专项任务,争做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的担当者。公益类企业,要聚焦保障民生、服务社会,高效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做好优质服务的提供者。
地方国有企业的功能界定与分类,则由各地结合实际而定。比如,上海市国资委将直接监管的42家国有企业分为“市场竞争、金融服务、功能保障”三类。其中——竞争类企业,以参与市场竞争、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不断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成为具有国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企业集团。金融服务类企业,以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风险为主要目标,优化股权、产品和区域结构,成为服务实体经济最具成效、行业综合实力领先的金融企业。功能保障类企业,以完成国家战略和重点任务、保障城市高效运行为主要目标,加强成本规制管理,成为最富效率、最优服务、最响品牌的优势企业。
目前,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和子企业已经全面完成功能界定与分类,各地结合实际基本完成国有企业的功能界定与分类。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考核、分类监管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国有企业功能定位更加清晰,与市场经济融合更加深入。
02 商业一类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改革重点是什么?在考核激励方面应该如何做?
国资委回应:
商业一类企业要着重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要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按照市场化要求实行商业化运作,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推动更多企业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商业一类企业要率先全面落实市场化改革的各项举措。一是积极稳妥推进商业一类子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导各类战略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二是对符合条件的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股权比例低于33%且合并报表的企业,要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控,鼓励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在考核激励方面:一是商业一类企业要努力创造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资本回报率,综合效益应优于同行业其他类型企业,重点强化市场化的考核导向,侧重考核经营业绩指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市场竞争能力,比如年度主要考核企业经济效益、资本运营效率、精益管理水平和价值创造能力等,任期主要考核资本回报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二是对科技进步要求高的企业,要加强对研发投入强度、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等方面的考核。三是鼓励符合条件的商业一类企业加快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聚焦关键岗位和核心人才灵活开展股权激励、分红激励、超额利润分享、虚拟股权、跟投等中长期激励,激发企业活力和效率。
03 商业二类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改革重点是什么?在考核激励方面应该如何做?
国资委回应:
商业二类企业也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对商业一类企业提出的关于实施市场化改革,特别是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等方面的要求,对商业二类企业也是适用的。商业二类企业大多处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大都承担着国家重大专项任务,因此使命责任更加重大。一是要着重发挥战略支撑作用,要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运行为首要目标;二是要着重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商业二类企业改革的重点:一是加大国有资本投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布局涉及国计民生、重大国家战略的行业领域和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稳妥推进商业二类子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企业,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地位。对具有一定自然垄断性质的企业,鼓励有资质的企业积极参与公开招标、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承担好国家重大专项任务;同时,要进一步放开竞争性环节业务,通过引入外部投资者等方式,促进资源配置市场化。
在考核激励方面:一是在保证合理回报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基础上,重点考核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运行、发展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以及完成重大专项任务等情况。二是符合条件的商业二类子企业,可以结合实际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用好各类中长期激励政策。三是对承担国家重大专项任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的领军人才及团队,可以实行工资总额单列。
04 公益类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该类型企业的改革重点是什么?应该如何考核?
国资委回应:
公益类企业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主要为国家或区域、城市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要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断提高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效率。
公益类企业不是行政机构,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也必须健全市场化机制,充分学习借鉴商业类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先进经验,聚焦提高效率、增强活力,不断提升企业精益化管理水平。公益类企业一般采用国有独资形式,具备条件的可以规范有序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委托代理等方式,鼓励非国有企业参与经营。
公益类企业重点考核产品服务质量、成本控制、营运效率和保障能力等,根据不同企业特点,有区别地考核经营业绩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考核中要引入社会评价。
05 各地方国资委对其监管企业该如何开展分类授权、分类监管?各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对所出资企业又该如何开展分类授权、分类监管?
国资委回应:
一是各地国资委要着力深化分类授权放权,结合企业不同功能分类,提升授权放权的精准性,坚持权责对等、放管结合、动态调整,定期评估授权放权效果,确保各项权利授得出、接得住、行得稳。
二是各地国资委要充分发挥分类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健全符合企业功能定位的分类考核制度,形成导向清晰、远近结合的业绩考核体系,推动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符合不同类别企业实际的薪酬分配制度。
三是各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集团公司也要对所出资企业加强分类管控、分类考核、分类监管,关键就是要强化在同一类别内的可比性,使竞争更加公平。
06 应该从哪几方面灵活有效落实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具体应该怎么做?
国资委回应:
一方面,深化分类改革要鼓励基层创新。企业之间、地区之间基础不同、差异明显,不少地方国资委采用了适合地方特点的功能分类,不同于中央企业的功能分类,事实上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不少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对子企业的分类也不同于对集团公司层面的分类,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要继续坚持好的做法,并根据新形势新要求相应创新完善深化分类改革的具体措施。
另一方面,要注意统筹运用好其他分类方式。比如,按照国有独资、全资、绝对控股、相对控股和参股分类;按照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产业集团公司分类;按照并表、不并表分类;按照规模、行业、发展阶段或周期、业务的创新性高低分类等。这些分类与功能分类相结合,为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考核、分类监管增加了新的维度,丰富了改革实践,提高了改革的精准性。鼓励基层企业主动试、大胆闯,在工作中灵活有效运用,推动分类改革再上新水平。
来源:国务院国资委官网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