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欢迎访问混改并购顾问北京华诺信诚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庆、山东、天津等地产权交易机构会员机构
咨询热线:010-52401596
国资国企动态
2021-02-07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资国企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针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用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重大理论创新和科学判断,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怎样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这个重大的时代命题,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一、明确了新时代深化国企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是党领导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要坚定不移把国企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决不只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在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必须理直气壮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决不能把国有企业搞小了、搞垮了、搞没了。
二、明确了新时代深化国企改革的原则
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强调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
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我国国企改革是有立场、有方向、有原则的,必须根植于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同时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要将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实践中。
三、明确了新时代深化国企改革的标准
强调推进国企改革要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强调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通过改革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充满活力、发展壮大,是检验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尺。
四、明确了新时代深化国企改革的前提
强调国有企业改革要先加强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强调要按照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要求,依法依规建立和完善出资人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
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国有资产属于全民所有,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国企改革的根本前提。
五、明确了新时代深化国企改革的政治保证
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强调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我国国有企业不同于其他所有制企业,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国有企业,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属性,“特”就特在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守的政治方向、政治原则。
——节选自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郝鹏发表于《求是》杂志(2021/02)的文章《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延伸阅读: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迎来攻坚,哪些领域将取得决定性成果
2020年启动实施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吹响了新一轮改革的号角。
一年一度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于近日在北京召开。国资委主任郝鹏表示,明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关键之年。改革要更加聚焦重点任务,更加注重激发活力,更加突出基层创新。
国资专家分析,2021年国资国企改革有望真正在某些领域取得决定性改革成果,比如混合所有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扩大国企专项改革试点范围、降低国有企业负债率、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持续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实现关键环节突破性进展等。
央企全年效益可实现正增长
今年以来,中央企业有力应对复杂严峻形势、战胜各种风险挑战。郝鹏表示,目前看完全有把握实现全年效益正增长,2020年这一目标的实现极为不易。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央企效益的正增长,至少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政府部门的减税降费,帮助企业减轻了成本压力;二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刺激了投资增长,为有效增加需求打开了空间;三是刺激消费的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央企自身加强了成本管理,采取了积极的营销策略,推动了营业收入与利润的增长。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为更好引导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2021年中央企业主要经营目标在去年框架基础上新增“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形成“两利四率”指标体系。
刘兴国表示,增加对全员劳动生产率的考核,其出发点在于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引导央企加快转向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高央企发展质量,增强盈利能力,提高盈利水平。从另一个角度说,可能也暗含着央企可以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用工管理,可以根据生产运营需要来聘用员工。
改革落实情况纳入业绩考核
2021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关键之年,国资委将通过在线督办系统加强督导推动,并将三年行动的落实情况纳入业绩考核,确保改革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与进展。
会议要求,抓紧抓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一是更加聚焦重点任务,二是更加注重激发活力,三是更加突出基层创新。
在重点任务方面,国资委明确,聚焦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等制度性基础性改革发力攻坚,聚焦混合所有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商业类企业的公益类业务分类核算和分类考核等重点难点问题求突破,聚焦做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和厂办大集体改革等收尾性工作确保圆满完成。
在激发活力方面,继续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具备条件的商业类子企业加快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积极推进管理人员竞聘上岗、末等调整、不胜任退出制度,全面推行用工市场化。完善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的分配机制,积极有序推进关键岗位核心人才激励,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企业研究室副主任李红娟接受采访时表示,明年国企改革稳中求进、稳中求变,以管资本为主深入推进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完善监管体系,以转机制为核心持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扩大国企专项改革试点范围、深化改革层级,持续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实现关键环节突破性进展,以创新驱动推动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等措施和抓手,全面发力、多措并举、重点突破,更深更实更精准地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刘兴国表示,2021年的国资国企改革有望真正在某些领域取得决定性改革成果,比如在降低国有企业负债率、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全面清理退出低效无效资产、全面完成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等方面,实现改革目标。
会议还提出更加突出基层创新。鼓励支持进入“双百行动”“科改示范行动”、区域性国资国企改革和深化东北地区国资国企改革等专项工程的企业率先改、大胆试。
业内预计,2021年“双百企业”及“区域综改试验”有望进一步扩围。国资委披露的数据显示,“双百行动”实施两年多来,半数以上“双百企业”有序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有些已成功上市,100余户“双百企业”开展股权、分红权等不同方式的中长期激励。由中国国新牵头成立的双百基金,2020年1月完成446户“双百企业”开发全覆盖,截至目前累计立项项目41个,预计年底累计交割项目19个,交割金额67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资291.7亿元。
切实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会议还特别提到了风险防范。明年,国资委将推动中央企业重点防范债务、投资、金融以及境外项目等领域的风险,强化底线思维,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李红娟对第一财经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不稳定诸多因素影响,央企面临海外市场风险、国际经济及政治局势变化风险、投资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安全生产风险、不可抗力产生的经营风险等诸多风险,需要从营造良好企业运营市场环境、强化制度保障、抓实刚性监督,从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层面完善、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债务约束和问责机制等层面多方发力,增强防范风险的内生动力,提升国企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
会议指出,加强债务风险防范。保持集团层面负债率稳健可控,加强对高负债子企业的穿透式管理。坚持稳健财务策略,确保不发生债券违约,严禁逃废债。
根据2018年9月印发的《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到2020年年末,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要比2017年年末降低2个百分点左右。而中央企业的去杠杆目标则是到2020年年末平均资产负债率要比2016年年末降低2个百分点。
刘兴国表示,11月份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采取了一些减负债举措,一方面是不断推出一些混改项目,力图借助民间资本的进入,有效降低负债水平;另一方面是清理出售一些不良资产或项目,从而降低负债率、提升资产质量。这两方面举措都对控制负债率大幅提升发挥了较好作用。
李红娟则建议,可以通过处置盘活资产、强化清欠清收等措施妥善化解债券兑付危机;推进兼并重组,实施市场化债务重组,多措并举降杠杆减负债;深化国企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提质增效,以市场化手段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化解和解决市场中出现的问题。
刘兴国还提到,从监管的角度看,还要切实加强国有企业负债管理,避免国有企业过度举债;动态跟踪了解国有企业负债情况,对可能或已经触及负债红线的国有企业做好重点监管;做好企业偿债能力评估,及时对问题企业进行预警。
来源:《求是》杂志 第一财经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