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深圳国资国企立足“服务大局、服务城市、服务产业、服务民生”定位,积极开展综合改革试验,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有力的贡献。
据了解,过去四十年间,深圳国资年均增长幅度为28.7%,2020年6月总资产达到3.82万亿。在全国37个省级国资监管机构中,市属企业总资产排名第4位,利润总额、净利润、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均排名第2位。
深圳市国资委主任余钢表示,围绕“服务大局、服务城市、服务产业、服务民生”的功能定位,深圳国资将77.6%的产业布局在以保障城市运行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为主体、以金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当中。
市属国企承担了100%管道燃气,近100%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全市60%的危废处理由国企承担,99%供水和原特区内全部污水处理是由水务集团承担,80%菜篮子果蔬供应由农产品集团承担,70%公共交通是由地铁和巴士集团承担,66%粮食储备是由粮食集团承担,60%高速公路运营以及50%集装箱年吞吐量也是由市属国资承担。
深圳国资在支持民营企业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民营企业出现现金流紧张的情况下,深圳国资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四个千亿计划当中承担了三个千亿计划,包括征信、发债、基金,覆盖了8.5万家企业,推动国企和民营资本共同发展。
在支持深圳高科技产业发展上,深圳国资通过空间保障、科技金融、人才服务、场景应用和平台支撑五个方面进行支持。比如,在空间保障方面,只要符合深圳认定的高科技企业的标准,深圳国资产业园区则给予市场价7折的优惠租金;在科技金融方面,构建天使基金孵化、创业投资、融资担保、上市培育、并购重组等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服务,累计为6.7万家科技中小微企业提供1万亿融资支持。同时还设立100亿天使母基金,撬动社会资本70亿,投资项目130个。
此外,深圳也正在加大国资国企改革力度。2019年7月,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正式批复《深圳市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深圳成为全国率先开展综改试验的两个城市之一。一年来,深圳全力推动9个方面、39条改革举措、106项具体任务落地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比如,通过重组、整合和新建,搭建了城市特区建工集团、食品物资集团、要素交易集团、智慧城市集团等几大平台。推动6家企业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比例达到82.1%、资产证券化率达到57.1%。
来源:中国日报网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
国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