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是国有企业或国营企业的简称。国企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上的国企是指具有国家资本金的企业,可分为三个层次:
纯国有企业,即国家股权100%都是在国家手上;
国有控股企业,又分为国有绝对控股企业和国有相对控股企业,国有绝对控股企业指国家拥有该公司超过51%的股权,国有相对控股企业是说虽然国家手上没有该公司超过51%的股权,但是在所有拥有股权的股东中,国家手上拥有的是最多的;
国有参股企业,这个就比较好理解了,就是说国家拥有该公司的低于50%的股权,而且拥有的股权又不是所有股东中最多的。
狭义的国有企业是指纯国有企业,也就是国家拥有100%股权的企业。
在国际惯例中,国有企业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但在中国,国有企业还包括了地方政府参与投资控股的企业。因为这种不同就孕育了另一个概念:央企。
央企:全称中央企业,是一种特殊的国企,或者说是更高级别的国企。央企也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
广义的央企包括三类:点击免费下载海量工程资料
一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企业,从经济作用上分为提供公共产品的,如军工、电信;提供自然垄断产品的,如石油;提供竞争性产品的,如一般工业、建筑、贸易。
二是由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管理的企业,属于金融行业,如国有五大银行(建行、农行、中行、交行、工商银行)及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
三是由国务院其他部门或群众团体管理的企业,属于烟草、黄金、铁路客货运、港口、机场、广播、电视、文化、出版等行业。
狭义的央企通常指由国务院国资委监督管理的企业。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提到的央企,基本上采用了狭义的央企的概念,即那些由国务院国资委监督管理的企业。
在2003年之初,由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央企有196家。这几年,因为国企的改革,很多企业进行了重组整理,到目前为止,国资委公布的央企名录一共101家。
民营企业这一概念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产生的,带有浓厚中国特色的企业形式,
说直白点就是说这一概念只有咱们中国有,别的地儿都找不着。
其实咱们中国本来也是没有的。在78年以前,是没有国企以外的企业的,饭馆都没有。那时候代表全国人民的持股人是各级政府。78年以后开始引入“股份制”的概念,出现了除国企和集体企业之外的民企和外企。点击免费下载海量工程资料
民营企业的概念在经济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民营企业是民间私人投资、民间私人经营、民间私人享受投资收益、民间私人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经济实体。另一种看法是指相对国营而言的企业,其按照其实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可分为国有民营和私有民营两种类型。实行国有民营企业的产权归国家所有,租赁者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私有民营是指个体企业和私营企业。
这个定义看上去比较复杂,一般情况下,我们把没有国有股份、外资股份的企业或者虽有国有股份和外资股份但实际上二者的影响很小的企业成为民企。

图片来源:找项目网
央企 国企